【汽車行業整頓】賬期壓縮潮涌動,競爭風向轉變 【汽車行業政策新動向】60天賬期實質改變?企業承諾面臨挑戰 【汽車行業政策新動向】60天賬期承諾持續擴大涵蓋傳統與新勢力企業
在過去的兩周里,國家監管對汽車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重點是整頓行業秩序、遏制內卷和無序競爭。具體包括:首先要求汽車企業承諾實現60天賬期,但應明確“賬期”計算方式以防止拉長驗收時間;其次工信部加大了對備受關注或存在隱患車型的抽查力度,嚴禁偷工減料降低成本;此外全國工商聯建議規范經銷商返利政策,并限定最好不超過30天;還有多地金融監管機構叫停銀行提供的高息高返車貸產品,提醒消費者注意其中隱藏的風險。新勢力方面,哪吒汽車母公司已啟動破產重整程序,并發生員工討薪事件。然而破產并非解決問題唯一途徑,眾泰汽車就曾嘗試重組但效果不佳,再次陷入退市危機。小米YU 7發布會上,在3分鐘內接收訂單20萬輛轎車,突顯其核心競爭優勢。至于海外市場方面, 特斯拉正式啟動Robotaxi試運營, 這可能是扭轉被動局面的絕佳機會。
6月10日,晚20點01分,廣汽集團率先在官方公眾號喊出了將供應商付款賬期縮短至60天以內的承諾。隨后,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集團、吉利汽車集團也分別在20點到23點15分之間在自家微信公眾號和社交媒體發文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縮短至60天內。
6月11日,作出供應商賬期承諾的車企陣營不斷擴大,包括奇瑞集團、長城汽車、北汽集團、上汽集團、江淮汽車等傳統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蔚來和小米汽車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壓縮賬期行動中,北汽集團和上汽集團還宣布全面取消商業承兌匯票。
近年來價格戰頻現成為市場焦點之際,“延長賬期”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為備戰價格戰所采取的常規手段。從2013年開始進入我國市場起,“低價競爭”已經逐漸演變成“惡性競爭”的局面,并且對產業鏈帶來了極大沖擊。例如,在選擇供應商時追求低價中標并要求每年降價等做法都直接影響著整個產業鏈生態。
然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發布卻給這樣的情況帶來了一線曙光:自2025年3月實施起,《條例》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與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時最長付款期限不得超過60天。此外,《條例》還明令禁止強制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延長付款周期。
盡管各大主流廠家紛紛加入壓縮賬期行列,并表達愿意遵循相關政策法規調整內部運營模式以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但有觀點認為,在當前激烈市場競爭下真正履行這一承諾可能存在挑戰。“形式大于實質”的擔憂依舊存在:如果市場格局沒有根本改善,“60天賬期”或許只是一個表面措施而非實質性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未來需進一步明確“賬期”的具體計算方式:比如是否從收貨或者開票時間開始計算、“60天”后如何結算(現金/匯票)、同時也要考慮到驗收時間拉長導致資金周轉問題等細節方面。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上汽大眾SUV全系推出一口價 最低7.99萬元起
- 210.38萬元起 吉利銀河A7開啟預售
- 3全新馬自達CX-5發布 懸浮式大屏/外觀細節調整
- 4嵐圖FREE+正式上市 售21.99-27.99萬元
- 5傳祺M6 MAX豪華版上市 限時售10.98萬元
- 6別克至境首款智能豪華轎車局部圖曝光 配星空大燈
- 210.38萬元起 吉利銀河A7開啟預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