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車速里程表的歷史發展是怎樣的?
車速里程表的歷史發展可謂源遠流長。
早在公元前 15 年,羅馬建筑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就被認為發明了里程表,它使用標準尺寸的戰車輪,通過齒輪和鵝卵石來記錄里程。
布萊斯·帕斯卡發明了里程表的原型“帕斯卡林”,由齒輪和輪子構成。托馬斯·薩弗里發明了船舶里程表。本·富蘭克林在 1775 年擔任郵政局長期間也創造了里程表。
在汽車領域,早期汽車的車速里程表是機械式的,車輪或變速箱上的小齒輪通過金屬軟軸驅動儀表盤工作。軟軸進入車速表驅動圓形磁鐵轉動,產生的旋轉磁場驅動金屬圓盤,金屬圓盤連接著儀表盤指針和彈簧,車速變化會使指針偏轉角度改變。同時軟軸還驅動純機械式的里程表,內部由多組十進制數字轉輪組成計數器。
20 世紀 60 年代起,國際上發展出基于轉速發電機原理的電氣式轉速表和車速里程表,去掉了機械式驅動軟軸,以導線連接儀表與測量點。60 年代又發展出晶體管組成的指針式的電子式轉速表和車速里程表。
70 年代后,集成電路構成的電子車速里程表得到應用,顯示形式有指針式、數字式或色帶式。雖然電子式里程表已開發,但第一代的機械式車速里程表在我國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里程表的傳導方式從齒輪逐漸變為軟軸,計數方式從人工計算到聲音提醒再到數字儀表顯示,每一次進步都凝聚著發明者的智慧。比如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記里鼓車”,車輪每行駛一里,木人的手臂便會自動敲響一面小鼓。直到 1700 多年后,本杰明·富蘭克林發明了現代里程表,才逐漸被廣泛接受。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車用尿素洗衣液加工對原材料要求頗為嚴格。其中,尿素需采用 32.5%的高純尿素,雜質含量極低且符合嚴格質量標準,這是確保產品核心成分精準的關鍵。而水則要求 67.5%的高純水,通常從普通自來水開始,歷經預處理、反滲透技術、EDI 系統等多道
高性能車子防凍冷卻液配方特點顯著,采用高品質乙二醇作防凍劑、加入緩蝕劑等多種添加劑,并使用超純水,具備卓越的防凍、防腐等性能。高品質乙二醇能適應極端溫度,緩蝕劑可防止冷卻系統材質被腐蝕,消泡劑避免氣泡影響熱傳導,防霉劑保證貯存期不變質。超純
生產車用尿素,需要具備一系列技術資質和認證。在資質方面,要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安全生產許可證、環保審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稅務登記等手續,確保企業合法經營、生產安全且產品質量達標。認證上,還可能需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文件、
汽車保養若不去 4S 店,需在保養周期、項目內容和避坑等多方面留意規范。保養周期上,像全合成機油 1 萬公里或 1 年一換,輪胎 5 萬公里或按磨損標記換等。項目內容涵蓋小保養的“換機油 + 三濾”,大保養的“五油四濾三水” ,還有可自行操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