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汽車輪胎達到更換標準?
判斷汽車輪胎達到更換標準,可從磨損程度、老化程度、受損情況等多方面考量。輪胎花紋磨損至一定程度,如厚度從新胎的 8mm 左右到 1.6mm 左右,或溝槽內磨損極限標志與凸起齊平,就該考慮更換;使用 5 - 7 年出現大量裂紋的老化輪胎,也需更換;還有受損嚴重,如被扎多次、側面鼓包等情況,都意味著要換胎。日常關注這些要點,保障行車安全。
具體來說,磨損程度方面,除了花紋厚度和磨損極限標志這些直觀的判斷依據外,不同品牌輪胎平均行駛里程達到10萬公里左右通常也會達到磨損極限 。當輪胎花紋磨損到與排水槽里凸起方塊持平時,就需要換胎了,因為此時不僅會影響制動行程,還會大大增加爆胎風險。
老化程度也是重要的判斷指標。大多數輪胎的使用期限在5 - 7年,老化快的5年就需要更換,老化慢的7年也得更換。輪胎老化時,表面會出現大量裂紋,一開始可能比較細小,隨后會逐漸變粗變深。而且通過輪胎上的4位生產日期數字(前兩位表示周數,后兩位表示年份)推測,橡膠制品輪胎一般5 - 6年就該更換,要是長期跑高速,到時間建議馬上更換,市區代步最長也不要超過8年。在極端天氣下,老化輪胎出現故障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受損情況也不容忽視。如果輪胎被扎超過4次,建議更換;要是側面被扎一次,就得更換;當側面受傷深度能看到簾線、正面受傷深度超過磨損極限時,都建議更換;特別是輪胎側面鼓包,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需立即更換,在夏季高溫時,更要定期檢查輪胎內側是否有鼓包現象。另外,胎面被扎直徑超過6毫米也建議換胎。
除了上述常見的情況外,缺氣行駛也是需要關注的要點。當輪胎氣壓為零后,不可繼續行駛,沒氣行駛一段距離后,不能盲目充氣繼續使用,而是需要仔細檢查輪胎狀況。此外,車輛定位不正確等原因可能導致輪胎偏磨,出現非均勻磨損的情況,在車輛保養時應檢查輪胎,一旦出現這種故障現象,通常只能更換輪胎。
總之,汽車輪胎的更換標準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磨損、老化、受損、缺氣行駛以及異常磨損等情況。車主在日常使用中要養成定期檢查輪胎的好習慣,及時發現輪胎存在的問題,按照標準更換輪胎,從而為行車安全提供堅實的保障。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