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如何界定?

目前智能駕駛汽車的法律責任界定比較復雜,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定。

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依靠雷達、傳感器、攝像頭和 GPS 等設備自己控制行駛,但在惡劣天氣或復雜路況下可能出現差錯。

自動駕駛分為不同級別,低于 L3 級的事故責任主體通常為駕駛人,高于 L4 級的責任主體是車子。

從法律層面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產品的法律責任是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專家們有不同看法,比如將系統設計者納入生產者范疇,若出事故,設計者和制造商都擔責;也有認為設計者可視為《侵權責任法》中的第三人,設計缺陷導致事故要擔責;還有主張單獨列明設計者主體地位,共同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

在實踐中,現有 L3 以下自動駕駛技術,駕駛員需為事故擔刑事責任。比如美國特斯拉事故中,駕駛員開啟 L2 級自動駕駛系統出事故,被指控,而車和系統沒問題。全球首例 L3 以上自動駕駛車輛致人死亡案件中,測試人員也擔了刑責,但主要原因在人而非技術。不過,隨著技術進步,駕駛員責任應減輕。

在民事責任方面,L3 以下事故中,若人工智能不擔責、駕駛員不全責,廠商對可能的過失擔責。比如美國各州法律不同,有的要求廠商擔責,有的排除廠商責任。全球立法前沿來看,未來 L3 及以上自動駕駛車輛商用后,廠商不能因人工智能更自主而免除民事責任。

總之,智能駕駛汽車法律責任界定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隨著技術發展和法律完善,會更明確和合理。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極氪001
極氪001
25.90-32.90萬
獲取底價
奧迪A4L
奧迪A4L
28.98-40.08萬
獲取底價
理想L6
理想L6
24.98-27.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自己在家進行簡單汽車美容并不復雜,有多種實用方法。比如可用肥皂清洗真皮座椅,牙膏能去除小劃痕,風油精可除不干膠貼;滑石粉能解決門封條沾結問題,木炭或水果可除空調異味。而洗車和打蠟也是常見項目,洗車要準備工具按步驟操作,打蠟需洗凈擦干車身,選
高純度車用尿素常見的配比是 32.5%的高純尿素與 67.5%的高純水混合。這一精確配比是保障車用尿素液質量的關鍵,在此比例下,尿素液性能穩定,能在車輛尾氣處理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此外,還有為應對低溫環境的防凍型配方,是在上述基礎上加入 15
新車窗戶貼膜的價格和膜的厚度有關系,通常膜越厚價格越高。這是因為厚膜在耐用性和功能性上表現更出色。普通貼膜厚度一般在 0.1mm - 0.2mm 左右,每平方米價格 5 - 10 元;而高級的厚度能達到 0.3mm - 0.5mm,每平方米
選擇適合自己的散裝防凍液加工設備,需綜合考量生產規模、自動化水平、質量標準等多方面因素。生產規模決定設備容量與效率,自動化水平要依預算和需求而定,質量標準需符合相關行業規范。同時,設備性能、維護支持、成本效益也不容忽視。此外,參考他人經驗、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