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車標從最初到現在的圖片演變歷程是怎樣的?

大眾車標從 1937 年至今歷經十次演變。最初在 1937 年至 1939 年,由“V”“W”疊加被齒輪環繞還有旗幟;二戰時旗幟簡化;戰后齒輪消失字母加寬;后又有方形、極簡等風格變化,顏色也幾經調整;千禧年后引入 3D 設計,立體感不斷增強;到 2019 年回歸二維,有藍底白字和白底藍字版本。每一次演變都反映著大眾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理念

1937 年至 1939 年,第一代大眾車標誕生,由設計師 Reimspiess 操刀。“Volkswagen”中的 V 和 W 字母相互疊加,仿佛在訴說著品牌名字的淵源,周圍被齒輪環繞,呈現出工業的精密感,還有 4 個旗幟點綴,別具特色,彰顯著大眾汽車初入市場的蓬勃朝氣。

1939 年至 1945 年的二戰期間,第二代標志啟用。為適應軍用車輛需求,旗幟設計簡化,不過齒輪與 V、W 字母依然保留,在戰火紛飛中,大眾汽車以堅韌姿態服務于特殊時期。

1945 年至 1960 年,第三代標志亮相。齒輪消失不見,字母反而加寬,整體變得更加簡潔直觀,這一標志應用于甲殼蟲和 T1 等經典車型,伴隨著這些車型的暢銷,大眾汽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1960 年至 1967 年,第四代標志以獨特的方形造型登場,成為大眾車標歷史中唯一的方形標志,展現出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與設計理念。

1967 年至 1978 年,第五代標志采用極簡主義風格,去掉了方形邊框,還融入藍色元素,給人清新之感。此后的 1978 年至 1989 年,第六代標志顏色反轉為白字藍底,在大眾汽車不斷拓展市場的進程中,持續優化自身形象。

1989 年至 2000 年的第七代標志,在不同階段有細微調整。2000 年至 2012 年,第八代標志引入三維設計,顏色更顯沉穩大氣。2012 年至 2019 年的第九代標志,立體感進一步加強。

2019 年至今的第十代標志,告別三維回歸二維,藍底白字與白底藍字兩個版本,整體設計更為瘦細,展現出大眾汽車簡潔現代的新風貌。大眾車標的演變歷程,是一部記錄品牌發展、時代變遷的生動史書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12.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搭電服務預約時間限制因服務機構而異。許多提供搭電服務的機構,像專業汽車救援機構、多數保險公司,基本都提供 24 小時服務,隨時響應需求。但也有部分服務存在時間規定,例如 12122 搭電服務時間為早上 6 點到晚上 10 點,夜間要撥打 9
汽車沒電通常無法直接從雨刮器的運行狀態看出來。判斷汽車是否沒電,一般可從全車通電反應、電瓶電量指示器、打火狀態、電瓶故障燈、喇叭聲音和燈光亮度等方面入手。例如,若全車通電沒反應、儀表燈光昏暗,打火吃力或多次打不著,電瓶故障燈常亮,喇叭聲音不
選擇附近搭電救援平臺,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響應速度、人員專業性、工具配備、安全保障、溝通情況與記錄備案等。快速響應能減少等待時間;專業人員可準確判斷故障并妥善處理;齊全且良好的工具是救援基礎;安全保障為救援護航;有效溝通讓車主安心;記錄
普通汽修店的電瓶修復檢測價格比 4S 店便宜的幅度并不固定,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因為電瓶修復檢測價格受電瓶損壞程度、品牌、地區等多種因素影響。常見小問題,二者差價可能只有幾十元;若電瓶內部有嚴重故障,4S 店幾百元到一千多元的收費相比汽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