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5分鐘閃充400公里,國內車企緣何不跟進?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中,補能速度一直是制約其普及的關鍵因素。此前燃油車加油便捷迅速,而電動車充電耗時較長。如今,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術橫空出世,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在行業內掀起了巨大波瀾。
在上海車展前兩個月的那次兆瓦閃充發布會上,比亞迪展示了1000V高壓平臺技術和高達1000kW的超充功率,還推出了支持該技術的新車漢L EV和唐L EV ,以及兆瓦閃充樁。憑借這一技術,車輛能在5分鐘內補充400公里續航,真正實現了與燃油車加油速度相媲美的補能效率。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距離該技術發布已過去兩個月,國內車企卻鮮少有跟進的動作。既沒有車企宣布推出兆瓦閃充級別的車型,也不見類似的超充方案。
這一現象背后,技術壁壘是重要原因。兆瓦閃充技術并非單一環節的突破,而是涉及電池、電驅系統和充電樁等多個終端的緊密協作。電池要支持超高壓充放電,電驅系統得精準控制充放電功率,充電樁需具備超高速充電能力。大多數汽車廠商的電池等關鍵部件依賴第三方供應商,要實現兆瓦級快充,不僅要等供應商技術升級,還得大規模改造現有充電設施,難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比亞迪在這方面優勢明顯。其垂直整合的內部協作能力強大,能夠自主掌控電池、電驅系統和充電樁的研發與生產,確保了兆瓦閃充技術順利落地。
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發展迅猛,但多數廠商的重心并非純電產品和技術。目前銷量領先的品牌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大多數廠商依靠插混和增程車型支撐市場。這也使得他們對于兆瓦閃充這類純電技術的投入動力不足。
盡管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術邁出了領先一步,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新希望,但國內車企若想跟進,還需在技術研發、產業協同等多方面發力,突破重重難關,推動新能源汽車補能技術邁向新高度。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近日,汽車行業傳出重要消息,奧迪做出一項重大人事決策,將首席執行官馬庫斯·杜思曼(Markus Duesmann)的合同延長至2031年。這一決定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對奧迪未來的發展走向有著深遠影響。 杜思曼在奧迪的發展歷程中一直扮演著關
附近緊急汽車搭電的服務響應速度并不固定,快則幾分鐘,慢則可能數小時。這主要受救援距離、路況、天氣以及救援服務公司等諸多因素影響。若在市區且交通順暢、救援距離近,通常30分鐘內可到達;而偏遠地區距離遠、路況復雜,響應時間會大幅延長。大型專業救
通過啟動艱難、燈光異常、觀察孔變色、有異常響聲以及電壓變化等外部表現,能直觀看出小汽車沒電了。啟動時轉動鑰匙車輛啟動困難,排除發動機故障后,大概率是電瓶電量不足;打開大燈啟動起動機瞬間,大燈亮度明顯降低也可能是電量低。部分電瓶設有觀察孔,顏
判斷附近貨車搭電師傅是否專業,可從資質認證、服務能力、團隊設備、價格口碑等多個維度考量。首先,具備齊全資質很關鍵,救援公司需要有營業執照,且經營范圍涵蓋道路救援,人員和車輛證件也要完備。其次,服務范圍應廣泛,能應對各類車輛故障,響應要快。此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漢L怎么樣?
漢L優惠信息有哪些?
漢L空間怎么樣?
漢L性能怎么樣?
漢L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漢L安全配置怎么樣?
漢L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