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漆鍍膜耐極限測試的流程是怎樣的?
車漆鍍膜耐極限測試(以車漆ΔE≤3耐候性測試為例),流程包括測試前準備、測試執行、終點分析與判定等環節。測試前要對樣品處理并配置試驗箱;測試執行時,需進行加速老化循環和中間監測;終點分析與判定要評估性能并分析失效根因。整個流程涉及多個環節的精細操作,旨在全面且準確地檢測車漆鍍膜在極限條件下的性能表現 。
在測試前準備階段,樣品處理是關鍵的第一步。工作人員需將車漆表面仔細清潔,確保沒有雜質干擾測試結果。隨后,用專業的色差儀精確測量初始Lab*值,這一數據將作為后續對比的重要基準。同時,記錄下光澤度(GU值)和附著力(采用劃格法且需≥4B)。而試驗箱配置也不容小覷,光源選用氙燈搭配日光濾光片(如Daylight-Q),可覆蓋295 - 800nm全光譜,讓測試環境更接近自然。紫外波段(340nm)強度被精準設定在0.55 - 0.89W/m2;環境參數方面,黑板溫度穩定在70±2℃,濕度在光照階段為50%RH,冷凝階段則切換至40℃/95%RH。
進入測試執行流程,加速老化循環是核心步驟。光照階段持續8小時,輻照強度穩定在0.89W/m2@340nm,模擬長時間陽光照射。冷凝階段則是4小時的黑暗與高濕環境(95%RH),整個循環周期總時長在500 - 1000小時,大致等效于戶外1 - 3年的環境影響。在測試過程中,每168小時會暫停測試進行中間監測,密切關注色差ΔE(警戒值ΔE>2.5)、光澤度衰減(>15%失效)以及表面狀態是否出現裂紋或粉化等情況。
終點分析與判定環節,首先要對性能進行評估,色差ΔE最終≤3才判定為合格,同時物理性能要求附著力保持≥4B,且無可見龜裂或脫層。若出現失效情況,會通過紅外光譜檢測C=O鍵增多判斷紫外降解,利用熱成像儀掃描局部溫差>5℃區域判斷熱應力損傷。
總之,車漆鍍膜耐極限測試通過這一系列嚴謹且科學的流程,能夠全面、準確地評估鍍膜在各種極限條件下的性能,為汽車鍍膜技術的提升和產品質量保障提供有力依據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