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汽車版圖擴張,誰主話語權?
在汽車智能化浪潮中,華為的汽車版圖正不斷擴張,其與車企合作引發的話語權問題備受關注。
2025 年,傳統車企智能化轉型的熱情高漲,“攀上華為好乘涼”成為一種共識。華為與廣汽合作的新品牌“啟境”已面世,與上汽合作的“尚界”首款車型也即將發布,東風同樣積極與華為高管會面深化合作。
目前,華為與車企的合作主要有零部件供應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這三種。HI 模式下,華為車 BU 已與 11 家車企攜手,為其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全棧解決方案,深度參與新車研發;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更為強勢,已打造出 5 個界,擁有車型產品定義和終端銷售的主導權。
隨著智能化成為車市競爭核心要素,車企既想加深與華為合作,又希望保有自身話語權。于是,在 HI 模式與智選車模式之間,催生出一種“新合作模式”。該模式合作深度強于 HI 模式,弱于智選車模式。車企繼續與華為車 BU 合作,雙方合作不再局限于簡單技術模塊化集成,而是貫穿產品設計研發、新品上市營銷等全生命周期,甚至會出現兩個團隊聯合辦公的情況。
眾多車企已傳遞出與華為的這種新型綁定關系。東風汽車董事長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等會面,未來東風與華為將在多領域合作,旗下猛士、嵐圖、奕派三個子品牌與華為的合作均已升級。廣汽集團董事長拜訪任正非,“啟境”項目就采用了這種新合作模式,其對廣汽意義重大。嵐圖和阿維塔同樣采用新合作模式。
曾經,“靈魂論”是傳統車企與華為合作的瓶頸。但如今,汽車智能化滲透率快速提升,與華為合作成為傳統車企智能化轉型的“明牌”。在新型合作關系背后,智能化汽車的差異化競爭邏輯也發生轉變,不再單純依賴華為的“金字招牌”,而是聚焦主機廠的產品特點。未來,華為汽車版圖還會有怎樣的新變化,話語權又將如何動態平衡,值得持續關注。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