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標志的演變歷程是怎樣的?

本田標志的演變歷程豐富且獨特。

最初,本田是沒有徽章的,logo 是紅色字母大寫“HONDA”。

60 年代,由本田宗一郎先生親自負責落實,推出了以大寫字母“H”設計的標志,分別作為四輪汽車的專用標志,摩托車則同時使用機翼圖像和“HONDA”的徽標。

1980 年代,“H”標志和“HONDA”徽標在四輪小汽車上同時使用,2016 年起,統一為“H”標志。發電機等其他通用產品仍使用“HONDA”徽標。

本田“H”車標取自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的姓氏以及公司標志“HONDA”里的 H,上部較寬,中心線位于較低位置,辨識度高。黑色和銀色的“H”代表優雅、豪華,底色變紅則帶出熱情和力量。

本田的另一個品牌 Acura,是把“Honda”的標志反轉再收窄而成。

本田的雙翼商標歷史悠久,可追溯到 1947 年 A 型車款,其寓意著鷹和薩莫色雷斯勝利女神的翅膀,蘊含了本田宗一郎“世界第一”的理念

現行的雙翼商標原型出現在 1955 年的 Dream SA 型車款上,1988 年提出并設計完成現行的雙翼商標。在演變過程中,雙翼商標的設計不斷變化,顏色和形狀多樣,在插畫和市售車輛與賽車間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1960 年,“H”標志首次用在 s500 跑車上,伴隨本田賽車取得多項大賽冠軍。

1969 年,使用垂直的“H”商標突出鷹的形象。

1980 年,決定使用“H”商標,形狀像三弦揚聲器,體現技術創新等特性。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紅旗HS3
紅旗HS3
14.58-17.28萬
獲取底價
探岳
探岳
19.89-25.99萬
獲取底價
榮威i5
榮威i5
6.89-12.5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寶馬 425 內飾貼膜后的日常保養需多方面留意。首先,貼膜后頭三天避免洗車,防止水跡未干致使膜脫落;一周內勿開啟后窗除霧功能,以免濕氣產生不良影響。其次,初期減少頻繁開關車窗,讓膜有足夠時間穩固粘合。日常清潔時,勿用化學溶劑,用濕布或溫和洗
日系汽車防凍液的更換時間并非固定,通常建議2年或4萬公里更換一次,但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品牌和車型對更換周期要求有別,像馬自達部分車型、思域等使用長效防凍液,更換周期可長達20萬公里或10年;而一些采用普通冷卻液的車型,更換周期可能在2、
選擇適合自己的汽車防凍液配方設備,需綜合生產規模、設備功能、成分、冷卻系統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生產規模決定設備容量與效率,小型生產選基礎設備,規模擴大則需專業生產線;設備功能方面,高低溫試驗箱可測試性能;成分影響攪拌設備選擇;冷卻系統的散熱器
給汽車貼改色膜,不同部位施工步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清潔、裁剪、貼合等方面。整體而言,施工前都需全面清潔烘干車身,確保無灰塵油污。但像平面部位,裁剪相對簡單,貼膜時正常用刮板趕平氣泡即可;而復雜的弧面部位,如保險杠等,要精確測量尺寸,加熱改色膜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