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行車電腦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行車電腦最早出現在 20 世紀 60 年代。
1968 年,大眾的一部車上率先搭載了被稱為 ECU 的行車電腦,它具備一定的信息運算能力,依靠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工作。最初行車電腦是為提高汽車燃油效率開發的。
1958 年,薩博向 GT750 推出了全球首個模擬行車電腦。
1978 年,凱迪拉克首先將電子行車電腦放入車內。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功能增多,汽車搭載的 ECU 越來越多。比如發動機、變速箱都有各自的 ECU。早期車輛沒電氣系統,發動機等工作純機械驅動,用化油器霧化汽油形成油氣混合物。后來行車電腦能控制汽車行駛狀態和實現各種功能,利用傳感器、總線采集與交換數據,判斷車輛狀態和司機意圖,通過執行器操控汽車。
到 2019 年 9 月,市面上所有汽車都含 ECU,它正常工作,車上電子設備及核心部件才能正常運行,相當于計算機的 CPU。
九十年代初國外提出智能公交系統概念,智能車輛是重要組成部分,汽車計算平臺涉及多種技術,產品開發難度大,全球在這領域研究剛起步。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高速汽車搭電操作不當會引發諸多嚴重后果。正負極連接錯誤,會致使電瓶短路,強大的電流沖擊不僅可能直接損壞電瓶,極端情況下還會引發爆炸,威脅人身安全。頻繁搭電會讓電瓶過度損耗,縮短其使用壽命。而車輛電子設備若有故障或老化,搭電時的瞬間大電流沖擊
奧迪 A1 兩廂的安全性能較為出色。該車配備了豐富的安全配置,不僅有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發動機啟動檢測系統等高科技安全系統,還有多種安全氣囊、預先收緊的安全帶、主動保護頭枕等。在歐洲 NCAP 碰撞測試中,奧迪 A1 兩廂獲得了五星安全等級評
電瓶修復后,可通過與標準數據對比、觀察使用情況、進行專業測試以及檢查外觀與內部狀態等方式來測試其自放電率是否正常。不同類型的電瓶有各自特定條件下的自放電率標準范圍,可將測試結果與之對照。同時,觀察電瓶在靜置和使用中的電量變化,利用專業設備測
汽車虧電搭電救援后,可以從儀表盤、電器設備、行駛性能、電瓶狀態等多方面判斷車輛的充電系統是否正常。查看儀表盤有無故障燈亮起,若充電指示燈異常則可能有問題;測試燈光、音響等電器能否正常工作,以此推斷充電是否穩定;行駛中感受車輛加速、換擋等是否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大眾ARTEON怎么樣?
大眾ARTEON優惠信息有哪些?
大眾ARTEON空間怎么樣?
大眾ARTEON性能怎么樣?
大眾ARTEON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大眾ARTEON安全配置怎么樣?
大眾ARTEON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