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記得對某些車有過一個稱呼叫“女士車”。我聽家人說,這個概念其實是源自自行車,二八大杠叫男式車,彎梁彎管的就叫女式車,后來不知怎么的就擴展到了汽車這個領域,外表粉嫩可愛的曲面較多的小型車就成了他們口中的女式車。近年來,“女士車”這一概念在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對細分場景和個性化需求的深度挖掘。這一轉變背后,是女性消費群體對汽車認知的全面升級,以及車企從“性別營銷”到“場景創新”的戰略轉型。

(最經典的女士車之一,大眾甲殼蟲)
早期車企推出的“女士車”多停留在外觀粉嫩、功能噱頭層面,如粉色內飾、自動補妝鏡等,卻忽視了女性對動力、操控、安全的核心需求。這種刻板印象不僅未能打動消費者,反而引發“性別歧視”爭議。現代女性購車時,更關注續航、智能配置、空間實用性等硬指標。例如,五菱繽果、比亞迪海鷗等車型雖未強調“女性專屬”,卻因高性價比和精準定位成為女性熱門選擇。

與此同時,女性對車輛的需求正發生深刻轉變。2025年數據顯示,越來越多女性將目光投向大空間、高配置、長續航的轎車和SUV,同時對智能化配置的要求顯著提升,如自動泊車、360度全景影像、語音交互等功能成為剛需。車企開始針對女性高頻場景推出定制化功能,如蔚來ET5的副駕化妝鏡配備冷暖光調節與膚質檢測功能,理想L8的后排集成智能兒童看護系統。

“女士車”概念的消逝,本質是汽車產業從“功能導向”向“用戶導向”轉型的縮影。車企若想在“她經濟”時代突圍,需摒棄表面化的“粉色營銷”,轉而通過深度洞察女性真實需求,在產品設計、技術配置與服務生態中構建差異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