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次的IAA Mobility慕尼黑國際車展,升級了醞釀已久的舊情緒:全球第三大區域市場,變成了歐洲汽車制造商和中國廠家正面較量的舞臺。中國品牌不僅繼續留在了這里,而且有可能拿到與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商等量的市場份額。在智電化的比拼中,歐洲汽車制造商緩慢的行動,讓博弈更激烈。
第三方機構Jato Dynamics用數據呈現出了中歐車企對陣的新情勢。2025年上半年,歐洲28國市場的總銷量與2019年相比,萎縮了接近160萬輛的規模,僅銷售了684.4萬輛整車。中國車企的總銷量攀升至34.7萬輛,同比增幅達到了91%。換算成市占率,中國品牌的份額擴大至5.1%,同比增加了2.4個百分點:
中國車企已經是不可逆的存在。
在有交付量統計的超過100個輕型車品牌中,上汽集團旗下MG品牌的銷量擴大至16.2萬輛,同比增幅高達22%,超過了特斯拉10.9萬輛的銷量,拉大了與歐洲傳統豪強菲亞特、Cupra等的差距。占中國品牌總銷量46.7%份額的MG,成為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市場的絕對領導者。
今年前8個月,MG在歐洲市場的交付量超過了20萬輛,繼續成為最暢銷的中國品牌。在英國,MG以5.1萬輛的銷量,躋身豐田、斯柯達、日產等所在的5萬輛陣營;在意大利,MG的銷量大增33%至3.5萬輛,冠領中國品牌;在西班牙,MG的增幅超過58%,以3.2萬輛的交付量超過奧迪、寶馬逼近奔馳。MG成為中國進軍歐洲市場最強的力量。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的關稅后,中國品牌快速應變。MG品牌ZS系列車型,繼上半年大漲28.4%至6.95萬輛,超過特斯拉Model Y,成為銷量最高的中國車型后,下半年的攻勢更加凌厲。在燃油、純電與混合動力的賽道上,MG品牌找準了擴大歐洲市場份額的節奏。
MG在歐洲市場的進擊,僅是上汽集團升級再爆發的一個側面。
2025年9月1日。上汽集團發布了最新的銷售業績:8月份整車銷售36.3萬輛,同比增長41%,單月銷量實現了八連漲。1-8月份,整車批售量為275.3萬輛,同比增長17.9%。終端零售交付達到294.3萬輛,同比增長5.2%,繼續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那個熟悉的上汽,強勢歸來。
對此,《上海國資》總結了其中緣由:
上汽集團深化改革落地見效,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經營韌性鞏固增強。
在全球汽車行業正經歷轉型的大勢下,中國汽車市場與有了與歐洲、日本、韓國一樣的特征,本土品牌成為主導性的力量。時下,中國品牌乘用車的累計市占率逐漸接近7成。上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順勢成了營運事業的主要支撐。1-8月,上汽自主品牌的累計銷量達175萬輛,同比增長26.3%,占公司銷量比重達63.6%,較去年同期提升9.7個百分點。
上汽集團完成資源再聚合后的威力,即將進入新的釋放期。基于智能電動創新技術的新車型,進入到密集投階段。全新MG4、榮威M7 DMH、智己全新LS6等相關車型,自預售起即展現出成為細分市場爆款的影響力。
目前新一代智己LS6和全新MG4累計訂單分別突破5萬輛和4.5萬輛,上汽集團與華為合作的尚界H5,在開啟預售18小時后,訂單量暴漲至5萬輛,成為20萬元級SUV市場的現象級車型,它把高端技術的普惠變成了現實。傳統的汽車巨頭,把國字號的招牌煥新成了科技潮牌。
在合資領域,上汽大眾持續堅持油電同進的戰略。在守住燃油車基盤的同時,快速布局多元的技術路線。朗逸家族、帕薩特家族、途觀以及途昂等繼續成為細分區間的旗艦,奧迪A5L Sportback拉開了品牌高端化的新幕,E5 Sportback帶來了豪華品牌純電產品全新的解決方案。上汽大眾的全勢能新布局,進入收獲期。
上汽通用為合資品牌的智電化轉型找到了新的范式:以GL8為代表的戰略車型,助力別克品牌實現了全域新能源化的轉變;別克至境形成對智電化轎車、SUV、MPV的覆蓋,首款車型L7即將上市;凱迪拉克高性能V系列首款純電車型LYRIQ-V,年底發售。從技術換市場的1.0到技術領市場的2.0,上汽通用漸入佳境。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后,上汽集團的新事業架構更加清晰。從自主品牌到合資公司,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從國內到國際市場,從大乘用車到大商用車,上汽集團的能力構建起新的競爭力:
重回巔峰。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