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與汽車行業激烈碰撞的今天,一家以掃地機器人和吹風機聞名的企業突然高調宣布造車,甚至揚言要“對標布加迪威龍”,這聽起來像是一場豪賭還是真正的技術革命?追覓科技,這個全球清潔家電領域的巨頭,正以驚人的速度跨入造車賽道,而它的野心遠不止于“又一輛電動車”那么簡單。

從掃地機器人到超跑級電動車,追覓的“三級跳”看似突兀,實則暗含邏輯。追覓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以高速數字馬達、智能算法和運動控制技術為核心競爭力。這些技術不僅是清潔設備的“心臟”,同樣也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電機效率、電控系統、智能化體驗,無一不與之相關。官方透露,追覓首款概念車將采用2000兆帕航天級熱氣脹鋼,這種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暗示其在輕量化和安全性上的極致追求。

更引人注目的是,追覓概念車設計極具顛覆性:“無序對開”車門、隱藏式雙B柱、流線型車身搭配碳纖維固定尾翼,甚至宣稱要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車”。從已發布的官圖來看,整車造型充滿未來感,封閉式前臉、修長頭燈、大尺寸導流槽以及紅色卡鉗黑色輪輞,處處彰顯超跑基因。內飾渲染圖則顯示其采用四座布局、橢圓形方向盤、懷擋設計以及一體式大屏,科技感與豪華感并重。

但追覓的真正底氣或許來自于其全球化布局。僅僅宣布造車兩周后,追覓汽車便完成首輪融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工廠選址緊鄰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規劃面積甚至比特斯拉還大1.2倍。“中國研發、德國制造、全球銷售”的模式,既借力中國供應鏈與研發效率,又依托德國制造口碑,同時瞄準全球高端市場。這種策略與單純“燒錢造車”的新勢力截然不同,顯示出追覓在戰略層面的成熟度。

?然而,造車畢竟是一場資本、技術、供應鏈與時間的殘酷游戲。尤其對于追覓這樣從家電跨界的玩家,質疑聲從未停止:造掃地機器人的,真能造好車嗎?
客觀來看,追覓的優勢在于技術遷移能力。高速電機技術、電池管理、智能感知算法等在清潔產品中已有積累,尤其是對精密電機和運動控制的經驗,或許能為其電驅系統提供差異化優勢。此外,追覓長期面向消費市場,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可能比傳統車企更敏銳。

但劣勢同樣明顯。汽車行業涉及復雜的安全標準、供應鏈管理、規模化生產、售后服務體系,以及巨額資本投入。即便有技術底子,從“家電級”到“車規級”的跨越仍需時間驗證。更何況,超豪華電動車市場本身容量有限,且已有特斯拉、Lucid、保時捷等強敵環伺,追覓能否真正突破品牌認知壁壘,仍是未知數。
追覓的造車故事,更像一場基于技術自信的跨界冒險。它既不是盲目跟風,也不是純粹炒作,而是試圖將自身核心技術延伸至一個更廣闊的賽道。但能否成功,取決于它是否能在“速度與激情”之外,扎實做好產品可靠性、安全性與用戶體驗。2026年CES展上,追覓概念車即將正式亮相。到那時,我們或許能更清晰地判斷:這究竟是一場顛覆行業的創新,還是一次過于大膽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