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打車”小程序于騰訊出行服務正式上線了,對于網約車司機而言,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于打車不便利的老年人而言,客觀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

有些老年人會用微信、會刷視頻,但是不會打字,也不會使用過于復雜的App;于是需要打車的時候只能在路上等出租車,可是在雨雪天氣里是很難打到車的,此時只能讓子女幫助打車或者耐心且無奈的等待。騰訊汽車此次推出的“親屬打車”服務正是針對解決該難題的程度,其使用方法較為簡單,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下拉直接找到;在小程序里可以提前設置好常用的出發地、目的地和支付方式,在設置好之后即可通過“一鍵點擊”的方式叫車,整個過程均不需要手動輸入或選擇車型。
并且該程序支持“支付代付”和“訂單通知同步”的功能。
也就是在老人發起行程訂單的時候,關聯賬號可以實時查看訂單行程。
這一程序能幫助諸多中青年人減輕負擔,更重要的是能夠減輕心理壓力,相信心理壓力才是需要為人子女且同時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壓力。

同時,傳統巡游出租車的經營壓力也將會進一步加大。
出租車的客群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部分青少年人為主,中青年人群的出行更多依靠網約車;會有這樣的區分主要是因為中青年人往往更具備時間規劃能力,其時間成本也普遍偏高,所以在規劃出行的時候偏愛提前約好車輛,全程不浪費時間。但是中老年和老年人的時間管理能力則偏弱且時間成本價值處于縮水過程中,綜合網約車線上使用便利性偏差,所以普遍更愿意使用出租車。部分青少年人偏愛出租車的原因則是出租車相較于允許私家車運營的網約車而言,其乘車安全方面是更具有保障的。
所以出租車尚有兩大客群,那么此次騰訊“親屬打車”功能的上線則難免會給出租車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畢竟微信已經成為大多數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必用的App之一。

網約車和出租車是否要進行必要區分,能否合二為一呢?
當出租車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出租車和網約車的矛盾將同步激化;可是這樣的結果又是科技發展的必然,是客觀上的進步,是不能阻擋的。
于是一個更為突出的話題需要來思考了:為什么要區分出租車和網約車?
網約車在城市公共出行領域根本不是特殊的存在,其全稱為“網絡預約出租車”哦;也就是說其本質上還是出租車,只不過是比傳統巡游出租車多出了線上接單的功能而已。如果說初期的網約車和傳統巡游出租車存在一定差異,其也不過是車子更好一些罷了。但是現在的網約車競爭壓力也很大,車輛門檻越來越低;同時,出租車在面向個人進行注冊登記之后,車子的水平反倒是越來越高了,兩類車的乘坐體驗已經沒有明顯差異。

那么現在還有必要進行出租車和網約車功能的區分嗎?
筆者認為是沒有的。
想要化解出租車和網約車的矛盾,正確的方法應當是:限制城市出租車保有量取消網絡預約出租車傳統巡游出租車需具備網絡預約出租車功能(強制智能化接入)禁止網約車經營企業面向私家車(非營運車輛)提供派單服務網約車需使用標注涂裝和燈具
通過網約車出租化和出租車網約化逐步將兩類車同化;出租車在網絡信息時代里應當要進化,只不過網約車的出現擾亂了出租車升級的節奏,同時也擾亂了出租車市場的經營和競爭秩序。所以現在有必要將兩類車進行同化,本身都是出租車,沒有必要再單獨區分出一支網約車。

并且網約車一定不應該允許面向私家車開放經營。
網絡預約出租車的本質還是出租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一種面向大眾提供出行服務的公共交通,其經營者是一定需要掌握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服務理念的,所以出租車司機才需要有駕駛資格的學習和定期培訓。
可是現在依然有大量的網約車司機就是普通的私家車司機,完全沒有經過培訓;這樣的司機別說是提供優質的出行服務,其能否真正保證乘客出行安全都得兩說,且此類車輛只要展開營運則屬于非法營運,保險是不對其營運過程進行保障的。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網約車和出租車的競爭,兩者都應當同化而非激化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