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電動車發(fā)生車起火,往往難以撲滅,成為全球車廠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工程師們持續(xù)努力開發(fā)能在車禍中避免燃燒的電池模組,但最近展示的一種另類解決方法卻讓人目瞪口呆,他們的方法是,當電池偵測到異常時,直接用高速彈射系統(tǒng)把整顆電池“射”出車外。 這看起來不像是安全突破,反而像是危險源頭? 沒錯,這項技術一經(jīng)曝光,立刻引發(fā)大量批評。
這個實驗視頻迅速在社交媒體瘋傳。 畫面中,一輛SUV側邊突然炸開,一個巨大的電池模組瞬間被猛烈彈出,飛到數(shù)米外,隨后冒出白煙。 工作人員趕緊拿出防火毯將電池覆蓋,而落地區(qū)域甚至事先鋪滿了像是枕頭的東西來減緩沖擊。
根據(jù)媒體報道,這套系統(tǒng)運作方式類似安全氣囊:當傳感器偵測到電池有熱失控風險時,會在一秒內(nèi)啟動彈射,將電池甩出車體約3至6米。 理論上,這能讓乘客遠離可能的火災或爆炸危險。

然而,網(wǎng)絡上的評論幾乎一面倒批評。 有人直言:「那顆電池會飛到哪? 可能正中另一臺車、行人,甚至掉到馬路正中央!」畢竟電池重量動輒數(shù)百公斤,被當成炮彈丟出去,殺傷力可想而知。 更別提在真正嚴重車禍中,車體結構可能嚴重變形,讓彈射裝置根本無法啟動,結果就是人留在車內(nèi)、火也沒滅,反倒多一個隱患。
換句話說,這項設計也許能在實驗場景上演特效秀,但若放到真實的道路上,簡直就是一場二次災害的導火索。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場展示究竟出自誰手。 雖然沒有官方說明,但從SUV上的標記顯示,活動似乎由汽車碰撞修復與技術研究中心主辦,且在2025年9月19日的動力電池彈射技術展示交流會上亮相。
原型車外觀看起來與iCar 03T相似,但隸屬奇瑞的iCar品牌隨即在社群平臺撇清關系,發(fā)文強調(diào):「此事與iCAR無關,請大家理性看待。」另外,也有媒體指稱均勝(Joyson Group)集團可能參與其中,但該公司已經(jīng)出面否認。

從科學角度來看,把半噸重的電池往外丟,本質(zhì)上并不是安全措施,而是潛在的法律與保險災難。 況且在真實的交通事故里,沖擊與變形很可能讓彈射機構率先報廢,根本派不上用場。
簡單來說,這套炮彈式電池拋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風險轉嫁給路上其他人。 它更像是一場吸睛的舞臺秀,而非真正的工程突破。

電動車的電池安全確實需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但解決方法應該是提升電池結構強度、改進散熱管理或采用固態(tài)電池等,而不是把危險的東西丟給無辜的路人。 這場電池彈射秀雖然吸引了很多人,卻讓人看到某些實驗脫離現(xiàn)實的荒謬。
畢竟,當一個安全技術的邏輯是先保護車內(nèi),剩下的交給老天保佑,這就不再是安全,而只是災難的另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