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2025年中國汽車經銷商急需政策支持”的文章。
文中指出,當前汽車經銷商的新車銷售出現大面積虧損,普遍存在現金流赤字經營和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的情況,已難以擺脫生存的困境。
現階段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一是消費不振和廠家批發量的雙重壓力使得經銷商庫存維持高位,為降低資金壓力和融資成本,經銷商被迫低價拋售求生;
二是“價格戰”使得進銷倒掛嚴重,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同時又面臨融資到期履約困難壓力,經銷商面臨經營回款斷流,資金鏈斷裂風險陡增。目前經銷商現有流動資金維持時間已被壓縮至極限。

中國經銷商的銷售毛利偏低,市場競爭壓力偏大,二手車盈利尚未有效提升,生存狀態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期待相關部門盡快行動起來,研究出臺汽車經銷領域階段性金融紓困政策措施,包括:
一、相關部門盡快組織汽車經銷領域金融環境專項調研,引導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和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汽車經銷領域的支持力度,從而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流通的功能;
二、金融機構與汽車經銷商共同推動汽車市場穩定,對現有貸款以靈活方式進行展期和延續,同時,逐步增加對經銷商的授信額度,拓寬貸款使用范圍。
鼓勵政策性銀行對汽車經銷商設立授信專項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車更充分地使用貸款貼息政策。

崔東樹表示,汽車4S店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結構性震蕩。傳統燃油車市場持續萎縮,疊加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5%的沖擊,行業生態被徹底重構,新能源轉型成為生死抉擇。
中升控股、永達汽車等頭部集團加速向鴻蒙智行、理想、小米等新能源品牌傾斜。今年新能源品牌經銷商盈利占比達42.9%,而傳統燃油車經銷商虧損比例高達58.6%。
但轉型并非坦途,新能源售后產值低、投資回收期長等問題,使得部分經銷商陷入"舊傷未愈,新疾又生"的毛利下降的困境。
中國經銷商凈利潤率從2019年的2%降到-2%,其中2024年降到0%的水平。從2022年以來,中國經銷商的凈利潤率持續下降。而近幾年部分中國經銷商的盈利出現明顯的壓力,永達、美東、正通今年出現了虧損。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