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港交所網站披露信息顯示,賽力斯已通過主板上市聆訊,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與中國銀河國際,距離實現"A+H"兩地上市再進一步。這一進展正值其業績持續高增期,也為新能源車企國際化資本布局再添案例。

作為與華為深度綁定的新能源車企,賽力斯的發展軌跡頗具代表性。前身為重慶小康工業的賽力斯,自2021年與華為合作推出首款車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后,于次年聯合打造AITO問界品牌,陸續推出M5、M7等車型,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激增225.9%達13.51萬輛,問界品牌貢獻過半銷量。2023年后,問界M9、新M7等車型進一步覆蓋20萬至60萬元市場,推動其業績全面向好。

財務數據顯示,賽力斯2024年營收達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歸母凈利潤59.46億元實現扭虧,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2025年增長勢頭延續,上半年營收624.02億元,歸母凈利潤29.41億元,同比增幅81.03%,研發投入同比激增154.9%至51.98億元。銷量端同樣表現穩健,前9月累計銷量達30.46萬輛,9月單月銷量44678輛,同比增長19.44%。

此次赴港上市早有布局。今年3月賽力斯官宣H股發行計劃,4月遞交上市申請,9月獲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擬發行不超過3.31億股境外普通股。據招股書披露,募資凈額70%將用于技術與產品研發,20%投入海外銷售及充電網絡等渠道建設,剩余10%補充營運資金。這與公司9月剛完成的資本動作形成呼應——其全資子公司已向華為支付全部115億元,完成引望智能10%股權收購,深化"業務+股權"合作模式。

業內人士指出,港股上市將為賽力斯帶來多重價值。南開大學田利輝教授表示,A+H模式可吸引國際資本、降低融資成本,助力品牌國際化。目前賽力斯已進入挪威、德國等歐洲市場,2022至2024年海外收入均保持在40億元左右規模,募資投入將加速其全球布局。福建華策品牌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則強調,多元化資本平臺將支撐其研發與產能擴張,鞏固高端賽道優勢。

隨著港交所持續優化上市規則,2025年已有奇瑞等多家車企推進赴港上市,賽力斯的進展無疑為行業提供了參考。在完成引望股權收購、業績持續高增的節點沖刺港股,賽力斯正通過資本與技術的雙重布局,向全球化智能車企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