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宣布對新能源汽車減稅門檻進行調整。新規(guī)落地之后,不滿足技術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將無法繼續(xù)享受購置稅減免政策,同時在市場競爭中也將處于劣勢,那么以比亞迪、吉利為代表的車企們該如何應對?
根據《公告》,純電動車型要求百公里耗電量不能超過國家給同類型車定的“耗電上限”,比如車重不超過1090kg時為10.1kWh/100km,車重超過1090kg但不超過2710kg時為19.1kWh/100km;插混(含增程)要求純電有效行駛里程從原來的不低于43km提升到了不低于100km,同時對耗電量、耗油量也做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按照政策,從2026年開始,新能源車購置稅只能減免一半,同時提高了技術門檻,對市場端和車企端都可能產生明顯的影響。
海豚投研認為,5-15萬元市場受沖擊最大,這部分車型的消費群體也對價格變化更敏感。且部分熱銷新能源車型可能無緣購置稅減半政策,有可能導致購車需求延遲釋放。短期來看,車企有可能以補貼形式替消費者繳納另一半不被減免的購置稅;但長期來看,成本控制能力強、垂直整合程度高的車企更有能力消化成本壓力;而高溢價品牌則可以通過上調價格來間接轉移成本。
從政策角度來說,肯定是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技術進步,告別低效內卷和價格內卷。按照新政策的技術要求,目前大多數純電車型能夠達標,僅零跑T03、幾何E螢火蟲、幾何M6、幾何A等幾款純電車型不能通過,不過這幾款車型銷量本就一般,熱銷的吉利星愿、比亞迪海豚、五菱繽果等車型不受影響。
不過插混這邊“合格率”就比較低了,像吉利銀河A7的55km版本、吉利銀河星艦7的55km版本、吉利銀河星耀8的60km版本、比亞迪秦PLUS的55km版本、比亞迪宋Pro的75km版本等純電有效續(xù)航不超過100km的車型都面臨無法享受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尷尬處境。就目前情況來看,比亞迪和吉利是受新政沖擊最大的兩家車企。
不過車企的反應也很快。比亞迪在9月加推了秦PLUS的進取型,純電續(xù)航提升至128km,售價維持7.98萬元不變,同時在半年前就對55km純電續(xù)航的秦PLUS進行了打折促銷,快速消化了庫存。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即將推出的宋L DM-i也將入門版的續(xù)航提升到了100km以上,比亞迪的產品切換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主編點評簡單來說,隨著購置稅減免新政到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是插混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各家車企不會在價格上再做文章,“加量不加價”將會成為2026年插混市場的主旋律。這對車企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元老級選手,自然不懼怕成本控制,但諸如吉利、奇瑞、長安等需要外購電池的車企,將不得不面對毛利下滑的困境。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