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116億港元 理想汽車的順勢而為
8月12日,李讓遠程搖鈴并在香港正式上市。股價定為118港元,計劃募資118億港元。
理想情況下,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平臺及未來車型、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研發。此外,理想還將利用資金擴大產能,擴大零售店和配送服務中心,并推出大功率充電網絡。
目前的理想仍在快速增長。
根據LI發布的2021年7月交付數據,7月Li ONE共交付8589輛,同比增長251.3%,較6月增長11.4%。新車品牌中,7月LI的交付量超過小鵬和蔚來,排名第一。
渠道布局方面,截至7月31日,LI共有109家零售中心,覆蓋67個城市。現有售后服務中心176家,授權車身面板維修噴漆中心覆蓋134個城市。到2021年底,LI計劃建設200家直營零售中心,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
LI聯合創始人沈亞男此前曾給出一個目標,即LI今年要實現“月均交付1萬元以上”的目標,而李翔最近也表示“單車月均超過1萬元才能合格”。
“LI納斯達克上市儀式”
2021年7月,李彥宏在納斯達克敲鐘的余音猶在。不到一年,理想匆匆回港上市。毫無疑問,理想還是缺錢的。在香港上市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持續融資,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不過,把這次上市放在更大的背景下,隨著小鵬、Ideality等新造車企業的回歸,我們會發現更大的“跨洋遷徙”已經準備就緒。
當然,“二次上市”更香,但“雙上市”更理想。
一般來說,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都會通過“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
顧名思義,“二次上市”就是公司在兩地上市,同類型的股票通過國際托管銀行和證券經紀人在市場上流通。
“二次上市”優勢明顯,監管需要滿足的要求相對簡單。與“雙重上市”相比,豁免和優惠條款較多,上市成本相對較低。
但是,“二次上市”必須滿足一個硬性標準——公司需要在美股上市兩年,而LI只是在2021年7月份上市,這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因此,“雙重上市”是理想和現實的選擇。
顧名思義,“雙重上市”就是同一家公司分別在兩個不同的證券交易所上市,兩個資本市場都是第一上市地。換句話說,再次經歷上市過程。如果符合港股上市標準,可以在李燦上市。
與“雙上市”相比,“二次上市”程序更簡單,成本更低,但理想不能等。
2021年一季度,LI虧損3.6億元,是2021年全年的兩倍。2021年和2021年,成本和費用分別為11億元和5.15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11.6%和14.4%。R&D的費用未來還會繼續增加。
同時,隨著交付規模和公司規模的擴大,LI的成本也在增加。Li創始人李翔今年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2021年,LI在R&D的投資預計將增至30億元,比2021年的11億元翻了一番。
如今,LI第一季度銷售管理費用達到5.1億元,同比增長351.3%。因此,目前LI需要依靠各種方式來豐富其“小金庫”,包括港股市場。
在今年5月的媒體溝通會上,Li創始人李想說:“錢越多越好。LI不介意以任何方式獲得資本儲備,包括資本市場、二級市場、銀行貸款、發債等等。”
“搶籌”是LI采取“雙重上市”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雙上市”的理想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與美股相比,港股由于“港股通”的存在并未在a股市場上市,但李燦仍充分利用土地資本。
上市是手段,不是目的。LI還披露了一系列計劃,這給了市場更多的想象空間空。
李的想象力
短期內,理想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LI聯合創始人沈亞男在上市后表示,由于芯片的供應,盡管LI早在6月份就下了1萬多單訂單,但交付量仍未攀升至五位數。
“今年9月,理想交付量將超過1萬輛,我對這個目標很有信心。”沈亞男說。
在獲得更多資金后,LI在新模式、基礎設施、新技術、新渠道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規劃,這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LI將努力在2025年實現20%的市場份額。
這個計劃離不開更多的新車。到2022年,搭載下一代增程技術的理想新車型將與消費者見面,400kW充電技術也在研發中。2023年下半年,推出純電動汽車比較理想。這些新車型都是“黃金吞噬者”。
在一些新技術的研發上,LI也需要投入巨資。
“2025年后,自動駕駛將成為車輛的基本功能。如果沒有L4自動駕駛,就相當于現在的智能手機沒有攝像頭功能。”沈亞男說。車輛的駕駛模式發生變化后,智能座艙的研發也應隨之推進。“因為司機也會從司機變成乘客。”
同時,在一些新網點的建設中,LI也需要大量資金來滿足年內200家線下零售店的建設需求。
這可能與特斯拉相反。目前特斯拉已經基本退出核心商圈,只留下部分城市中心門店。但沈亞男認為,不同的公司在鋪設網點時,邏輯是不一樣的。
他說,“特斯拉已經有了知名度,不需要依賴商圈的流量,而LI沒有這樣的品牌力,線下渠道還是需要提升的。”
“LI線下體驗店”
一系列的計劃給了LI足夠的想象力。LI的上市也是行業未來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打開了港股和美股之間的“彩虹橋”,大批企業即將回歸。
站在潮頭,美股的回歸正在上演。
在認購階段,相比肖鵬14.73倍的超額認購,LI的認購比例僅為2.31倍,是港股新市場的“冷門股”。上市后,LI股價小幅下跌,收盤跌破發行價。但不管股價如何,LI的目標已經實現了。
沈亞男表示,早在2021年美股上市后,LI就推出了港股上市計劃,“主要有三個目的。”
“首先,香港是國際資本市場,市場深度好;其次,我們希望吸引亞太地區的投資者,特別是當地投資者投資公司;此外,港股和美股同時上市可以抵御不確定性。”沈亞男甚至談到了a股。“未來不排除回歸a股的可能。”
隨著鐘聲響起,前兩個目標已經實現。而“抵御不確定性”可能是許多美股公司回歸港股的共同愿望。
李彥宏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從美國股市回國的人。
最近幾天,中國股票在美國上市的日子不太好。拼多多市值縮水1500億美元,阿里市值縮水三分之一。此外,其他中國股票也在探索之中。
這與美國監管機構多次出臺新的監管措施有關。
今年3月,美國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最終修正案,明確規定連續三年未通過審計的公司將被禁止在美國上市,同時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與該國政府的關系。今年8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聲明,提高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
在內外壓力下,美股回歸港股的速度突然加快。在Xpeng Motors回歸港股之前,蔚來也曾報道將在港股上市。另據媒體報道,霍拉拉正考慮將上市地點從紐約遷至香港,喜馬拉雅的上市計劃也將轉移至香港。
香港二次上市浪潮仍在涌動,LI順勢而為。雖然第一天股價就破了,但不一定是痛苦,也是新生。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直降5萬元 全新寶馬X3長軸距版售34.99萬起 軸距2975mm/動力提升
- 224K鍍金Logo/預售價81.49萬 到店實拍小米SU7 Ultra
- 3預定量過萬!宏光MINIEV四門版將于2月22日正式上市
- 4吉利銀河翼真L380陸地空客系列官圖發布 將于2月下旬開啟預售
- 5限時售20.98萬起 傳祺E8 Pro+上市 搭載2.0L插混/續航1200km
- 6東風納米06預告官圖發布 或搭載大疆智駕?
- 224K鍍金Logo/預售價81.49萬 到店實拍小米SU7 Ul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