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設計觀察 中國車變得如此炫酷
國慶假期剛剛結束,因疫情推遲5個月的2020北京車展也在假期期間落下帷幕。國內外各大汽車公司都展出了他們的最新力作。和疫情中的表現一樣,各國車企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車企。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升級,競爭越來越激烈,顏值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中國品牌的設計集中了長期積累的力量,每個品牌都開始走出自己的風格,讓整個市場眼前一亮。
中國的汽車變得如此酷
事實上,每年的車展上,我們都能看到中國品牌看得見的進步。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中國品牌呈現出更多的車型、更年輕、更多樣化的風格。隨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不斷成長為社會新人,年輕化一直是各大品牌追求的方向,尤其是緊湊型和中型車細分市場。
為什么是95后?因為這一波未來消費者,他們的消費模式和心理與過去的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對汽車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本次車展以及近一兩年的時間里,中國汽車企業推出了許多造型風格前衛的年輕產品,以獲得年輕人的青睞。比如,SUV長安UNI-T(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推出時就引起了爭議。如果是四五年前,可以說作為概念車沒有問題,確實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造型潮流差異化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路。
更加多元化的審美趨勢和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使車企進一步深化和開拓細分市場。在這方面,中國車企的動作顯然更快。除了前面提到的更前衛、更年輕的車型,中國各車企也推出了不同的風格,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用激烈的運動來擠壓木橋。
復古。首先是近兩年再次流行的復古潮流。長城集團旗下所有品牌都大膽推出了眾多復古車型,在運動、犀利、科幻等風格中獨樹一幟,甚至還推出了極具復古氣息的長城潮牌概念車,來檢驗市場對復古車的接受程度。
越野硬核過去,SUV和硬核越野車都在向城市風格發展,弱化了硬核風格。然而,在多元化的趨勢下,硬核越野風格開始重新流行起來。BJ30、坦克30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長城炮(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黑彈等車型為這部分提供了粗獷硬核的風格。
科幻風。一些中國品牌選擇了象征先進技術的科幻風格,這種風格一直很受歡迎,但長安和何忠等品牌選擇了加強專注度。
運動風。運動風一直是主流,玩花是一門學問。部分品牌選擇不再玩小游戲,進一步強化運動風格,繼續向跑車傾斜汽車。
可靠的風。造型不一定要出眾,注重實用性的人還是相當一部分。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會熱衷于簡單但優雅的汽車,給人一種可靠、耐用和實用的感覺。這就要求品牌強調車輛的實用功能,密切關注用戶的需求。
R&D的步伐加快,更新迅速。
中國品牌要升級品牌,要崛起,面臨著老牌國際車企的打壓。近兩年,就連奔馳、寶馬等豪華品牌也在不斷開拓市場,搶占20萬元以下的市場。中國品牌最簡單的突圍方式不能刁鉆,最有效的方式是更快的創新步伐。
根據我們的統計,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133款新車中有112款是首發車型,占比84.2%。在112款初始車型中,新增/替換車型多達70款,占初始車型的62.5%。
我害怕比較一切。一邊快,一邊慢。而且,雖然中國品牌在技術細節上無法與頂級豪華品牌相提并論,但中低端產品的差距并不像以前那樣不可接受。
那么節奏有多快呢?某熱銷車設計團隊負責人表示,全新車的R&D周期可以縮短到18個月甚至不到12個月,而傳統車企的R&D流程過去是36個月。如果只更新形狀,速度可以快很多。
汽車設計師的價值提升
中國車企采用更多、更快、更好的競爭方式升級品牌,設計師群體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作為汽車用戶感知度最強的品牌,汽車設計被賦予了更強的權威性和投資性,越來越多的知名設計師和資深設計師被中國品牌挖走。
中國車企面向世界,吸引待遇更好、權威更高、發展前景更好的優秀設計人才。愿意來中國的會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不適應OEM當地環境的也會在上海等國際大都市設立設計中心。大量不愿意來中國的人會在海外設立設計中心,比如SAIC、吉利、長安、江淮在歐洲、北美設立的海外R&D中心。
據業內一位獵頭透露,這位曾在一流汽車公司工作、擔任量產車造型負責人的設計師,一年的收入約為60萬元。如果你是世界級的設計師,那工資就更不用說了。
獲得更高待遇和權威的設計師為中國品牌帶來了全新的優秀外觀。往屆北京車展期間,我們舉辦了關注Z世代關注未來汽車設計私人沙龍,與數十位業內頂級設計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汽車設計趨勢。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上,我們還將邀請這些具有突破性和代表性的中國新設計車型的設計師,深入剖析各自品牌的獨特設計風格和定位。
總結:
中國汽車品牌從2000年左右開始發展。從早期的艱難起步,他們經歷了20年的風風雨雨、驚喜波折,但都是用肉眼在進步?,F在,經過長期的投入和堅持,已經初見成效。中國品牌在設計上逐漸脫離了大品牌的影響,開始探索自己的方向。一些頭部品牌甚至已經能夠與同級別的合資品牌競爭。對于設計師來說,身處這樣一個激蕩的時代,既累人,又快樂。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