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盡早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
據《經濟日報》報道,中國銀保監會近日表示,將組織行業按照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相關要求,持續加強新能源汽車保險研究,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特有的電池、電機等動力設備及其衍生風險,力爭盡快推出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示范產品。
2021年至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5萬輛攀升至136.7萬輛。新能源汽車保險作為汽車后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然而,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遲遲沒有推出。在售新能源汽車只能遵循燃油車險的保險條款,部分條款完全不適用于新能源汽車。
例如,困擾新能源汽車車主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幾乎占車輛總成本的一半,但電池損壞導致的責任風險不計入車損險責任。廠家質保期內不出險也沒事。一旦發生這種事故,損失難以確定和理賠將成為車主和保險公司共同面臨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的維修有著顯著的區別,兩者之間的定價結構應該是不同的。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能源動力、物理結構和風險特征上有很大不同。例如,新能源汽車的風險與它們使用的電池密切相關。不同類型的電池防水、耐熱性能不同,電量的下降、折舊也不同,會對車險費率產生影響。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表明,家庭用車中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率比傳統汽車高11.7個百分點,導致賠付率高5.4個百分點。
平安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很有必要。現行的汽車保險條款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的獨特風險。比如三電系統的風險,新能源汽車包括充電、自動駕駛、OTA升級等場景帶來的風險,在開發新能源車險產品時都需要進行衡量”。
同時,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分為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既有電池系統,也有動力系統。新能源車險的研發需要兼顧不同車輛的風險保障,進一步加劇了專屬保險產品的開發難度。
目前新能源汽車受整體體積小、車輛迭代快、產業化時間短、潛在風險不完全等因素影響。保險行業新能源汽車承保理賠數據有限,影響了新能源汽車保險純風險保費的計算。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492萬輛,僅占汽車總量的1.72%。從目前積累的金額和風險數據來看,短期內還很難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只能先嘗試一些條款,不斷提升車險的保險水平,同時保證財險公司的穩定運營。
2021年9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汽車保險、駕乘人員意外險、機動車延保險示范條款,在新能源汽車和合格傳統汽車中探索車輛里程保險等創新產品。
據了解,包括平安、PICC、CPIC等多家保險公司在內的國內多家大型保險公司也已開始研發設計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或正在實施相關計劃。隨著新能源汽車風險數據的不斷積累,行業將逐步建立完善的車型風險評估和定價體系,為推出專屬條款奠定基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S7預計三月初上市 東風本田發力純電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
- 3新款凱迪拉克CT5將于3月上市 浙賽圈速直逼保時捷
- 4東風納米06最新預告圖發布 配備車頂行李架
- 5新款沃爾沃XC60官圖發布 搭載更大尺寸的車機中控屏
- 6樂道L80諜照曝光 猜測售價16萬元起?
- 2續航最高820km 小米YU7續航曝光 預計售價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