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和:國內品牌做新能源產品不夠扎實
“年底,特斯拉國產車型將上市。我們看不清楚是‘鯰魚’還是‘鯊魚’,但很可能會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產生很大影響。”11月26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信息所所長、總工程師黃永和在第三屆中國新能源汽車質量論壇上表示。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黃永和
黃永和認為,在國內品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期,國外品牌大多是故作姿態,并沒有投入太多精力。例如,大眾集團在2021年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的R&D和生產計劃,但行動緩慢。為什么國外品牌,尤其是跨國汽車集團推出新能源產品的速度較慢?原因之一是他們在制造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非常扎實”。以車輛驗證為例。國外非新產品驗證里程超過四五百萬公里,新車型驗證里程應在上述基礎上再乘以10。因此,與國外品牌相比,中國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投放市場之前并沒有足夠的里程驗證。
到2021年,外資品牌和合資品牌不僅開始高調發布新能源戰略,還將逐步向中國市場推出產品;到2021年,包括合資品牌在內的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將開始擴大:2021年1-10月的數據顯示,合資品牌新能源產品的市場份額超過10%,隨著特斯拉等外資品牌產品的推出,未來外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可能會越來越大,應該會引起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重視。
“國產版特斯拉Model 3(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將于明年1月前交付”
以生產電動車為主的新車公司前景如何?黃永和認為,目前新造車勢力已經基本進入產品上市或交付階段,根據2021年1-10月的交付數據來看,新造車勢力的基本競爭格局已經固定,但能否生存下來,還要看未來兩三年的表現如何。因為電動車上市后兩到三年會進入質量事故高發期,再加上新能源補貼下降等。,這些將是檢驗造車新勢力的關鍵因素。
“威馬EX5(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是目前新車公司中交付量最多的車型”
就汽車政策而言,黃永和認為,近年來頻繁的政策調整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也推遲了他們的購車需求。另一方面,為了刺激汽車消費,相關部門出臺了放開限購等刺激消費的政策。“如果限購問題得到解決,將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根據黃永和的數據,2021年,62%的新能源汽車銷往8個限購大城市,到2021年,限購城市的銷量占比還不到50%。然而,仍然不可否認的是,限購城市可以帶動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因此,在制定和發布政策時,要在刺激汽車消費和推廣新能源汽車之間取得平衡。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黃永和認為,近期媒體對電動車火災的報道起到了很大的輿論引導作用。據輿論監測,中國汽車研究院沒有媒體同時報道傳統汽車火災,新能源汽車火災即將引發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跟進,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如果真的要做統計,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之間的火災事件數量能差多少?馬斯克說什么都會被媒體攻擊。雖然不懂技術,但我敢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