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遇到鬼門關 輪胎遇到鬼門關會爆胎嗎
導讀:鬼門開鬼門關的這段期間被稱為鬼月,擁有著各種各樣的禁忌,人們雖然不一定要遵守,但是一定要看看的。那么,鬼門開鬼門關禁忌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盤點的鬼門開關的時候十大禁忌,一起去看看吧。
1、夜晚早回家,不在深夜一個人去偏遠地方
在鬼月,夜晚出現在陽間的鬼物較多,有一些地方陰氣較重。如果一個人前往偏僻的地方,容易招惹這些存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女孩子,尤其是如果處于生理期期間,夜晚在鬼月留戀于外面比較危險,最好有伙伴陪同,當然最好的情況是盡早回家。如果在夜晚偶然遇到的比較奇怪的存在,也不要過于害怕,撒尿吐口水可以護身。
2、在要亂拍別人肩膀,不要亂喊別人名字
在鬼月,朋友之間開玩笑比較忌諱的事情之一是拍打對方肩膀,因為人肩膀有陽火,拍打后陽火可能暫時熄滅,這就讓鬼物有了機會。如果是體格較弱、命格較輕的人,可能拍打后陽氣嚴重不足,則鬼物得手的機會大大增加。
不要亂喊別人名字,也是一種古老的風俗。在鬼月,尤其是夜晚的外面,最好用昵稱、或者簡稱稱呼自己的朋友,因為如果名字全稱被鬼物聽到,鬼物可能也會找機會去叫這個人。同樣一個禁忌是,在鬼月,如果聽到有人在背后叫你,不要回頭,因為可能這是鬼物的招數。
3、在鬼月不要隨便靠在墻上,或者蹲在地上
鬼物一般很喜歡陰暗的地方,如果沒有陰暗的地方它們則喜歡貼墻游蕩。所以靠在墻上,可能會沾染一些鬼物或者鬼物之氣,對人并不是很好。所以在鬼月,不要總靠在墻上,也不要隨便就蹲在地上。
4、在鬼月,夜不談鬼
其實老話說的好,白天不聊人,夜晚不談鬼。尤其在鬼月,如果你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興致大發開始聊鬼物的事情,那么好了,鬼物可能會盯上你。如果你說一些好話,可能還好,要是胡說八道一些,可能會遇到一些小麻煩。
5、鬼月晾衣服,一定要及時收衣服
在鬼月,如果你晾在外面的衣服到了夜里還沒有收取,那么可能就不太好了。因為鬼物最喜歡人的衣服,因為這些衣服有人的氣味,而且還能滿足鬼物對于人類生活的某些向往。所以夜晚還晾在外面的鬼物,基本上都會招惹一些鬼物,所以在鬼月要記得及時收衣服。
6、遠離柳樹、槐樹、石榴樹
柳樹、槐樹、石榴樹陰氣很重,一般這些樹附近都是鬼物聚集的地方,你靠近這些樹其實就是靠近了鬼物。尤其是河邊的柳樹,一般陰氣更重,要離的遠一些。不過,在河邊跑步,河邊有柳樹這種情況并不用太往心里去,因為人在運動的時候陽氣很足,而且你跑步時也不是靠著柳樹跑。但如果你真的有在河邊跑步的習慣,在鬼月還是把時間提早一點,不要夜里去河邊跑步為好。
7、鬼月不要撿地上的錢
其實不是鬼月的問題,任何時候看到地上有錢都不要撿才好,因為你并不知道這錢到底是什么東西,萬一是某種術法的法器那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危害。而在鬼月,地上看到錢,一定要千萬小心,傳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鬼物用這樣的錢買命——一些修為較高的鬼物會用術法把撿錢人的軀體奪去。另一種可能則是傳說這是買媳婦的錢,如果是女孩子撿起這錢,可能鬼物會認為是同意當其媳婦,所以鬼月地上的錢是比較恐怖的。
8、在鬼月千萬不能玩筆仙游戲
筆仙游戲本身就是招孤魂野鬼,在鬼月玩這個游戲,危害較大。同樣的還有筷仙、瓶仙、碟仙的游戲。以及傳說在鬼月,要對鏡子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要讓自己家的鏡子看到火光——尤其是蠟燭的燈光,也不要在鬼月夜晚一個人看鏡子玩。
9、在鬼月,遇到或者碰到不好的事情,不要多說話
這里不好的事情,指的是偶然看到一些事故現場,或者看到了面容非常奇怪的行乞的人,或者是遇到了匪夷所思的場景。遇到這些情況,最好的方式是沉默地走開,當然如果你有慈悲之心,可以報警讓警察叔叔來處理這些事情,然后你默默走開,切記不可亂說話。
10、盡量減少熬夜加班的情況
在鬼月這個特殊的月份,個人應減少加班勞累,尤其是女性朋友。在鬼月,女性身體本身就容易陷入疲勞的情況,因為整個陽間陰氣普遍要強一些,一些女孩子身體可能會比較虛弱,容易招來東西。鬼月里,合理安排工作,盡量減少加班。
其實這10個禁忌都是民間的傳說而已,至于該不該信,就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7月15鬼節的起源
鬼節源于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后,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于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山東孕婦身懷四胞胎生產不同天,孕婦生孩子為何相當于在“鬼門關”走一遭?
因為生孩子非常的痛。
孕婦生孩子為何相當于在“鬼門關”走一遭?
當胎兒下降到骨盆時,骨盆的出入口會逐漸變大,子宮的宮頸和陰道不斷擴張,全身的關節和肌肉都會受到牽拉。這種感覺就像我們不會跳舞,卻要練劈叉一樣,生孩子的痛苦比這個痛苦十倍以上。開宮口也疼。子宮原本是關閉的,以防胎兒脫落。但是寶寶快生了,就要在宮口開個十指。只有達到這個寬度,才能讓胎兒順利通過。子宮打開后,產婦的肌肉和韌帶也會被拉開,胎兒出來時會被壓向子宮頸。其次,如果是順產,一般會遇到側切。因為現在胎兒普遍較大,醫生會在保證胎兒和產婦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會陰側切。很多產婦都說側切不疼,但實際上縫合結束和產后早期只需要1-2天就能感受到疼痛。
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在懷孕期間,產婦可以避免許多風險,但醫學發展并不意味著生孩子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人曾將疼痛程度分為10級,但生孩子的級別最高。很多生過孩子的孕媽媽回憶起生孩子的過程,那種痛苦讓人不敢回憶。所以,自古以來,女人生孩子就像走過了鬼門關。在醫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很多產婦在分娩時會出現難產或者疼痛太大的情況,胎兒的分娩過程不暢,胎兒和產婦都有生命危險。
女人生孩子的時候,整個人就像被撕裂了一樣。
很多孕媽媽回憶自己生孩子時的感受,很多人會說整個人就像被撕裂了一樣。醫學分析,分娩時身體會有劇烈的宮縮,宮縮時身體會有劇烈的疼痛。胎兒在即將出生時會移動到子宮頸。這個動作會引起大量的宮縮,因為有神經牽引,整個人的所有后腰和陰部都會受到神經牽引。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汽車駕駛技巧
剛出駕校門,你的駕駛熱情一定是空前高漲,見到車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然而,一旦有機會獨自駕車外出,往往會遇到一些在駕校時教練不曾指點過的難題。處理不好難免會手忙腳亂,尤其在人多、車多的城市繁華路段,更是既著急又無奈。其實問題只不過是你駕駛經驗的欠缺。在這里就和廣大新手朋友談談駕駛中常遇到的幾種情況。
1、復雜路段熄火
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心理緊張,制動踏板與離合器踏板配合不當所致。在駕校學車時,通常是在道路寬闊、行人稀少的地方進行,而且旁邊有教練指導。獨自駕車出行,興奮之余,難免有些緊張,特別是在公路上行駛時,車輛、行人交叉行進,一遇到紅燈、行人橫穿馬路等情況,心里一著急,就不論輕重緩急,上來就是一腳制動,從而造成發動機熄火。因此,初次上路時要集中精力,不慌不忙地按操作規程處理:要合理控制車速,制動的同時離合也要適時跟上,并不失時機地換擋,就不會熄火。
2、上坡跟車熄火
跟車,對于新司機來說,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練就的技能,尤其在城區車輛較密集的地方,對新司機來說更是一個嚴峻考驗。平路還好,上坡跟車熄火是新司機常遇到的情況。此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熄火后應首先將手剎拉起,之后啟動發動機,利用駕校中所學的“坡起”技術,不慌不忙地重新起步。記住一定要及時拉手剎,否則容易溜車,起步時油門不妨給得大些,以防再次熄火。新手遇到上坡跟車熄火情況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后面的車再鳴笛示意,常常會使新司機進行誤操作,引發險情。
3、“掏輪”
有些新司機在汽車掉頭或大轉彎時,容易把手伸進方向盤內側打方向,這就是俗話說的“掏輪”。這樣打方向看似省勁,其實非常危險:如果打方向盤時遇到緊急情況,手不能及時抽回來(尤其帶著手套)做應急處理(如拉手制動、關點火開關等);遇上前輪方向突變,極易傷及手臂。新司機應改掉這種不良習慣。
4、左腳不離離合器踏板
市內駕車時,因離合器使用頻繁,初學駕駛的朋友就干脆把左腳放在離合器上,久而久之養成習慣。這樣一來,在高速行駛遇到特殊情況需要緊急制動時,在右腳踩下制動踏板的同時,左腳也自然而然地踩下離合器踏板,從而使車輛失去了發動機的牽阻作用而不能停在有效制動范圍內,進而導致本可以避免的事故發生。
二、汽車駕駛技巧
一、幾種變速器淺析
手動變速器(MT)
手動變速器,也稱手動擋,即用手撥動變速桿才能改變變速器內的齒輪嚙合位置,改變傳動比,從而達到變速的目的。踩下離合時,方可撥得動變速桿。如果駕駛者技術好,裝手動變速器的汽車在加速、超車時比自動變速車快,也省油。
自動變速器(AT)
自動變速器,利用行星齒輪機構進行變速,它能根據油門踏板程度和車速變化,自動地進行變速。而駕駛者只需操縱加速踏板控制車速即可。
一般來講,汽車上常用的自動變速器有以下幾種類型: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壓傳動自動變速器、電力傳動自動變速器、有級式機械自動變速器和無級式機械自動變速器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力自動變速器主要是由液壓控制的齒輪變速系統構成,主要包含自動離合器和自動變速器兩大部分。它能夠根據油門的開度和車速的變化,自動地進行換擋。
無級變速器(CVT)
無級變速器是由兩組變速輪盤和一條傳動帶組成的。
因此,其比傳統自動變速器結構簡單,體積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變傳動比,從而實現全程無級變速,使汽車的車速變化平穩,沒有傳統變速器換擋時那種“頓”的感覺。
無級變速器屬于自動變速器的一種,但它能克服普通自動變速器“突然換擋”、油門反應慢、油耗高等缺點。
手動/自動變速器
手動/自動變速器由德國保時捷車廠在911車型上首先推出,稱為Tiptronic,它可使高性能跑車不必受限于傳統的自動擋束縛,讓駕駛者也能享受手動換擋的樂趣。此型車在其擋位上設有“+”、“-”選擇擋位。在D擋時,可自由變換降擋(-)或加擋(+),如同手動擋一樣。
駕駛者可以在入彎前像手動擋般地強迫降擋減速,出彎時可以低中擋加油出彎。
現在的自動擋車的方向盤上又增加了“+”、“-”換擋按鈕,駕駛者就能手不離開方向盤加減擋。
二、自動擋的擋位與用途
自動變速器的選擋桿相當于手動變速器的變速桿,一般有以下幾個擋位:P(停車)、R(倒擋)、N(空擋)、D(前進)、S(or2,即為2速擋)、 L(or1,即為1速擋)。這幾個擋位的正確使用對于駕駛自動變速器汽車的人來說尤其重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自動變速器各擋位的使用要領。
P(停車擋)的使用
發動機運轉時只要選擋桿在行駛位置上,自動變速器汽車就很容易地行走。而停放時,選擋桿必須扳入P位,從而通過變速器內部的停車制動裝置將輸出軸鎖住,并拉緊手制動,防止汽車移動。 R(倒擋)的使用
R位為倒擋,使用中要切記,自動變速器汽車不像手動變速器汽車那樣能夠使用半聯動,故在倒車時要特別注意加速踏板的控制。 N(空擋)的使用
N位相當于空擋,可在起動時或拖車時使用。在等待信號或堵車時常常將選擋桿保持在D位,同時踩下制動。若時間很短,這樣做是允許的,但若停止時間長時最好換入N位,并拉緊手制動。因為選擋桿在行駛位置上,自動變速器汽車一般都有微弱的行駛趨勢,長時間踩住制動等于強行制止這種趨勢,使得變速器油溫升高,油液容易變質。尤其在空調器工作、發動機怠速較高的情況下更為不利。有些駕駛員為了節油,在高速行駛或下坡時將選擋桿扳到N位滑行,這很容易燒壞變速器,因為這時變速器輸出軸轉速很高,而發動機卻在怠速運轉,油泵供油不足,潤滑狀況惡化,易燒壞變速器。 D(前進擋)的使用
正常行駛時將選擋桿放在D位,汽車可在1~4擋(或3擋)之間自動換擋。D位是最常用的行駛位置。需要掌握的是:由于自動變速器是根據油門大小與車速高低來確定擋位的,所以加速踏板操作方法不同,換擋時的車速也不相同。如果起步時迅速將加速踏板踩下,升擋晚,加速能力強,到一定車速后,再將加速踏板很快松開,汽車就能立即升擋,這樣發動機噪聲小,舒適性好。 D位的另一個特點是強制低擋,便于高速時超車,在D位行駛中迅速將加速踏板踩到底,接通強制低擋開關就能自動減擋,汽車很快加速,超車之后松開加速踏板又可自動升擋。
S、L位低擋的使用
自動變速器在S位或L位上處于低擋范圍,可以在坡道等情況下使用。下坡時換入S位或L位能充分利用發動機制動,避免車輪制動器過熱,導致制動效能下降。但是從D位換入S位或L位時,車速不能高于相應的升擋車速,否則發動機會強烈振動,使變速器油溫急劇上升,甚至會損壞變速器。
另外在雨霧天氣時,若路面附著條件差,可以換入S位或L位,固定在某一低擋行駛,不要使用能自動換擋的位置,以免汽車打滑。同時必須牢記,打滑時可將選擋桿推入N位,切斷發動機的動力,以保證行車安全。
三、新手上路 安全開車要訣
“手握生命線,腳踏鬼門關”,這是一句對駕駛者安全駕駛責任重大的夸張描述。的確,行車時稍有不慎就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在此,本報向司機朋友們提供一些有關安全駕駛的建議,并祝各位開車的朋友“一路平安”。
安全開車幾大要訣
其實,每一個新手都曾經歷過上路的窘迫,如果能夠順利度過“實習期”的話,將會受益終生。下面向您介紹新手安全開車的幾個要訣。
1.心里要穩。首先,應該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素質。面對飛來馳去的車流和縱橫交錯的道路,千萬不要過于緊張,切記保持冷靜的頭腦。新手上路后,經常是緊張得不知道該怎樣掛擋、轉向等,看到身邊有其他車輛通過就恨不得抬著車子走,其實只要冷靜地按照規章駕駛就不會有問題。
2.找人壯膽。新手最初上路最好能有人陪同。有會開車的朋友坐在身旁就像是有了定心丸,一旦駕駛中出現什么差錯,也會得到及時地提醒和幫助。朋友同車上路還有一個好處,在實在無法開車時,朋友還可以下車為你指揮交通,在車前面為你和車開出一條通路。當然,如遇朋友如此幫忙,則一定要以“大餐”答謝才是。
3.做好準備。上路前,要在心里盤算好駕駛的要領,并熟悉一下剎車、油門、離合器,以防緊張的時候將油門當剎車踩(那可是太危險了);熟悉一下各擋位,因為“新手”上路一旦緊張就會忘記增減擋。汽車的怒吼聲對于新手來說經常是充耳不聞,能夠將手動擋車開成自動擋是很多“新手”經常犯的錯誤,所以上路前這些基本的操作一定要爛熟于心。
新手行車注意事項
1.將注意力集中。首先,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車輛上,在此基礎上再觀察左右以及后方車輛的情況。由于心理作用,新手在行車時經常喜歡觀察后車的情況,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這個瞬間就有可能與前車發生追尾事故,除非是要并線或轉彎時,否則不要頻繁地看后車的情況。如果經驗還不豐富,駕駛還不熟練的話,行車時更要密切關注前方的行車情況。前方車輛的剎車燈一亮,就要將右腳放在剎車踏板上,并微踩剎車,降低車速,以便應付突發情況。
2.注意交通標識。交通信號燈一般不容易看錯,但是對于一些路段新設的禁行標識要加以注意。目前,北京很多路段在進行改造,禁行、繞行標識增減較為頻繁,新手行車時若出現逆行情況會十分危險。
3.新手上路盡量不要駛入快行車道。快行車道里車的速度都比較快,留給司機應付突發事件的時間較短,新手一旦反應不及就會出現惡性的交通事故。因此,在沒有充足把握之前還是老老實實在慢行車道鍛煉吧。新手經常會在自己車的后風擋貼上“新手”的“招牌”,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哪一個老司機不是從新手成長過來的呢?所以只要你不是在馬路上橫沖直撞,對于新手的很多小錯誤,老司機還是能夠寬容的。即便你的車速較慢,后車一看到“新手”二字也就多了幾分寬容。
四、特殊天氣 特殊駕駛
自駕游成了車友們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休假的時候駕著愛車馳騁在路上,享受一路的無限風光。可是上路前還應該考慮到的是,沿途也許會遇上各種特殊的路況,那時候該如何應付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做好準備了嗎?本篇車養護將告訴你一些在特殊路段上行駛所應該注意的事項,請為你的長途駕駛做好準備。
濃霧天氣
濃霧天氣時的能見度比雨天更低,所以為了保證行駛安全,應該知道一些避霧技巧。
首先必須保持足夠的行駛距離。霧天,因視距短,能見度低,有時路面因霧水造成路面濕滑,制動性能降低,車輛易側滑,因此必須保持足夠的行駛距離。防霧燈或車尾霧天信號燈也應該開著以示目標,如霧天汽車不開防霧燈,行人或其他車輛很難察覺到你。另外,不能開遠光燈,因為遠光燈光線強烈,會被霧反射到駕駛員眼中使視線模糊。當然,交通規則也應該嚴格遵守,限速行駛,千萬不可開快車。因為視線不清,開快車極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嚴禁超車和搶行,以免發生意外。霧越大,可視距離越短,你的車速就必須越低。為了安全起見,車與車之間應互相通個氣,比如適時鳴笛,預先警告行人和車輛。當然,如果你聽到別的車鳴笛時,你也應當鳴笛回應。這樣,大家都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發現后面的車與你離得太近,你可以輕點幾下剎車,但不能真的剎車,只是讓剎車燈亮起,來提醒后車應注意保持適當車距。
大雨天氣
下大雨時,能見度低,視線模糊,這是容易察覺的危險狀況,駕駛會自動降低行車速度。但另有不易察覺的危險狀況,例如路面積水造成車輛打滑失控。所以首先,雨天千萬不要開快車,更不要猛拐彎。
其次,不要加速超車。保持車距與控制車速這是雨天行車的基本要求。雨中行車,要隨時注意前車的行駛速度和方向,絕不可因前車速度慢而加速超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由于各車道的車速相對較高,司機的視角變窄,加上路面濕滑,強行越線超車時,稍動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車輪打滑,極易造成與其他車輛發生刮蹭,引發車輛側翻等意外事故。
第三,一旦失控先要鎮定。越過溝坎和下坡時特別容易失控。一旦感覺失控,要先保持鎮定。先別踩剎車,也別亂打方向而應及時收油,踩下離合器踏板保持原狀跑一小段,待輪子重新抓地,馬上控制方向。
五、六種意外輕松處理
利用他車蓄電池助力啟動的四個必須
如本車蓄電池放完電無法啟動車輛(尤其是安裝自動變速箱的車),可用跨接電纜連接另一輛車的蓄電池啟動發動機。
(1)兩車蓄電池的額定電壓必須同為12伏;
(2)跨接電纜必須有足夠的電流承載能力;
(3)跨接電纜必須帶有絕緣夾;
(4)助力車蓄電池的發動機必須在運轉狀態。
更換汽車輪胎分八步
1.汽車停在堅實且沒有油污、積水的水平地面上,既不要妨礙其他車輛行駛還要保證換胎時的人身安全(這點很重要);
2.拉緊手剎車;
3.車后放置警示裝置,打開雙蹦燈;
4.使用專用扳手稍微松動輪胎螺栓;
5.將千斤頂放在舉升點頂起車輛。舉升點在車輛兩側各有兩個,位置接近輪胎。手腳絕不能放在車下,防千斤頂傾倒、車身下沉而危害人身;
6.擰下要更換輪胎的螺栓,換上輪胎后用專用扳手盡量擰緊;
7.將車輪落地后,繼續以最大力矩擰緊輪胎的固定螺栓;
8.收好換下的輪胎、工具和千斤頂。
爆胎不能急剎車
汽車超載、輪胎氣壓過高或輪胎本身有損傷都可能造成車輛在行駛中發生爆胎。
后胎爆破會使汽車尾部發生搖擺現象,但方向不會失控。這時可反復輕踩剎車,慢慢地將車輛停下。
前輪爆破則會造成汽車向破胎一側跑偏。此時應雙手用力控制方向盤,并緩緩松開油門踏板,使汽車利用轉動阻力自行停下。急剎車和迅速收油會使車輛重心前移,使汽車甩尾甚至進入螺旋狀態。
制動失靈怎么辦
在平坦道路上行駛,如果汽車制動失靈應迅速從高速擋換入低速擋,利用發動機的牽引作用降低車速。如果在下坡行駛中發生制動失靈,除了利用發動機制動,還應利用路邊的天然障礙物停車,盡可能地減少事故的損失。
車輛側滑怎么辦
側滑多是因為入彎前制動過度使車身載荷前移,車速較高、轉向較晚又急于打方向糾正引起的。
如果是過度制動引起側滑,應松開制動踏板,反向輕回方向,使驅動輪恢復牽引力;如果是車速高、轉向急引起的側滑,應松開油門降低車速,同時根據車速和發生側滑的狀態向出現側滑的一側輕打方向盤,使車改出側滑狀態。
方向失控怎么辦
如果汽車在行駛中方向突然失控,應果斷利用腳制動停車,但要注意不能剎車過猛,以免發生側滑。
六、開車不能跟著感覺走
很多人在開車時往往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其實這當中有許多行為是不科學的,應當避免。
加擋超車
駕車者普遍認為高擋位速度較快,所以在超車途中升上一擋。事實上車輛的前進一定是靠引擎所發揮的扭力,高擋位扭力較小,油門反應遲鈍,加速度反而減慢,所以正確超車應該減慢一擋,自動波只需將油門踩到底,變速器便會降低一擋,以提供足夠的扭力。
轉彎同時剎車
轉彎時汽車重心移向外側,此時剎車會加重側傾,造成單邊制動,若速度過快,或剎車過猛,則有翻車危險。正確做法應在進入彎道前減低車速換入低擋,入彎后,緩慢加油車身才能保持平穩姿態。
先踩離合器后剎車
有人認為剎車前應切斷動力,剎車會更有效,這是嚴重的錯誤。因為踩下離合器,發動機轉速迅速降低到怠速,合進氣管總的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輔助力大大降低,剎車距離反而變長。正確的操作,應先踩下剎車,當車速降低至接近停止時再踩下離合器。
下坡空擋滑行
有些車主在下坡時,為圖方便,就掛空擋滑行,僅以剎車來控制速度,這肯定存在危險隱患,如果是在一個長距離坡位這樣做的話,剎車系統會因過熱而突然失靈,導致事故發生。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實際車速掛上合適的擋位,讓發動機制動,偶爾輔以剎車,這樣既安全又延長剎車的壽命。
放空擋可以省油
化油器車放空擋是可以省油,但是電噴車則不一定省油,因為有些車在加速中松開油門,噴油系統停止供油,當發動機轉速降至2000轉時恢復供油,所以電噴車高速帶擋滑行時會省油,放空擋反而費油。
磨合期車速越慢越好
磨合期是要一段時間內將摩擦部件的配合間隙磨到一個合理的范圍,才能實現較好的潤滑。若磨合期發動機轉速過低,則曲軸連桿軸瓦承受的沖擊較大,轉速過高則汽缸壁容易拉傷,造成早期磨損,所以磨合期應參照發動機轉速而不是車速,汽油發動機轉速在2000—3000轉之間,柴油發動機在1000—2000轉之間。
高擋位小油門比較省油
這種做法發動機易發生爆震,燃油爆發的力量不能完全做功,并沖擊連桿機構,造成早期磨損,則于低轉扭力不足,加速無力,反而耗油會有增高的可能。最佳的節油而又保護發動機的方式是在最大扭矩轉速偏低的區域工作可能得到最大的動力和最好的節油效果。
汽車啟動預熱時間超過10分鐘
汽車啟動前預熱,能使機械部件得到較好潤滑,減少摩擦,延長使用壽命。但預熱時間不宜過長,能使潤滑油到達所需潤滑部位即可,一般建議5—8秒。時間過長,只會造成油耗和發動機磨損大。
七、7大錯覺影響駕駛
由于受身體、年齡、心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各種錯覺。這些錯覺與錯看、漏看不同,它是人類知覺的一種特性,駕駛員應掌握這一特性,行車中注意預防。
距離錯覺
對于路上各種類型的車輛,駕駛員有時會對來車的車長、會車距離及跟車距離產生錯覺。路上參照物少時感覺距離遠;雨雪天氣中感覺距離遠;前面是小車時感覺距離遠。反之,則感覺距離近。
速度錯覺
主要表現在速度慣性錯覺。因為駕駛員是根據觀察到的景物的移動相對參照物來估計車速的,景物移動的多少和豐富程度會導致對車速的不同判斷。在市區道路上對車速易于估高,在原野道路上易于估低;在加速時易于將車速估高,減速時易于估低。長時間以某一速度行駛后會對該速度適應;對其余速度感覺不適,從而產生速度錯覺。
彎度錯覺
一般對于未超過半圓的圓弧,感覺到曲率半徑總是比實際的小,圓的長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徑小,在彎曲的道路上,即使同一曲率半徑,也會感到山區比平地容易轉彎,所以高速急轉彎是很危險的。
坡度錯覺
在既長又陡的坡道上下坡,當坡度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候,實際上汽車還在下坡,卻有變成上坡之感,這時若誤以為是上坡而去加油門,那么很有可能大禍臨頭。
顏色錯覺
在市區等交通復雜路段,周圍景物五顏六色,相互交錯,容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特別是夜間,容易將路口紅綠燈當成霓虹燈,或把停駛車輛的尾燈當成行駛車輛的尾燈。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陽鏡時易將淺色物體“濾”掉,產生錯覺。
光線錯覺
太陽光、反射物體的亮光、車頭迎光、夜間遠光燈強光等會使駕駛員的視覺一時難以適應,形成光線錯覺。如平頭車的明亮車窗、陽光下人行道樹木交替變幻的陰影、原野的積雪等,易使人產生眩暈;進出隧道時眼睛一時不能適應,都會產生光線錯覺。
時間錯覺
駕駛員心情愉快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心情煩躁時,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另外,在任務緊急、急于趕路時,也會產生時間長的念頭,以至于盲目開快車。
八、良好習慣確保行車安全
現時乘出租車,剛坐進車內,的士司機就好心地提醒:“先生,請系上安全帶。”據悉,自從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來,駕車者對于安全帶的認識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據交通部門統計,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車禍中,如果正確使用安全帶,可以挽救約45%的生命;如果同時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這一比例將上升到60%。
,夜間對面車的大燈就顯得極其刺眼。因此走夜路比較危險,盡量不要夜間趕路。abs的發展歷史
1.abs的發展歷程
ABS的發展歷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的運動養成自動調節車輪的制動壓力,防止車輪抱死,其實質就是使傳統的制動過程變為瞬間的控制過程,即在制動時使車輪與地面達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狀態,其目的是使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同時又可以避免后輪側滑和前輪喪失轉向能力,以使汽車取得最佳的制動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優點: 縮短制動距離。 ABS能保證汽車在雨后、冰雪及泥濘路面上獲得較高的制動效能,防止汽車側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積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轉向穩定性; 減少汽車制動時輪胎的磨損。
ABS能防止輪胎在制動過程中產生劇烈的拖痕,提高輪胎使用壽命; 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強度(特別是汽車制動時的緊張情緒)。 鑒于防抱制動系統(ABS)具有如上的優越性,所以該系統的裝車率逐年上升。
ABS技術是英國人霍納摩爾1920年研制發明并申請專利,早在20世紀30年代,ABS就已經在鐵路機車的制動系統中應用,目的是防止車化在制動過程中抱死,導致車輪與鋼軌局部急劇摩擦而過早損壞。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取得了ABS專利權。
它是由裝在車輪上的電磁式轉速傳感器和控制液壓的電磁閥組成,使用開關方法對制動壓力進行控制。 20世紀40年代末期,為了縮短飛機著陸時的滑行距離、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跑偏、甩尾和輪胎劇烈磨耗,飛機制動系統開始采用ABS,并很快成為飛機的標準裝備。
20世紀50年代防抱制動系統開始應用于汽車工業。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裝于載重車上;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
1978年ABS系統有了突破性發展。博世公司與奔馳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輪帶有數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統,并批量裝于奔馳轎車上。
由于微處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統開始具有了智能,從而奠定了ABS系統的基礎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國的威伯科(WABCO)公司與奔馳公司在載重車上裝用了數字式ABS系統。
ABS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ABS的更為靈敏、成本更低、安裝更方便、價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轎車所接受。
這期間較為典型的ABS裝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陸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動和驅動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機械與電子元件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改進使ABS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隨著激烈的競爭,技術的日趨成熟,ABS變得更精密,更可靠,價格也在下降。
1987年歐共體頒布一項法規,要求從1991年起,歐共體所有成員國生產的所有新車型均需裝備防抱制動裝置,同時規定凡載重16t以上的貨車必須裝備ABS,并且禁止無此裝置的汽車進口。日本規定,從1991年起,總質量超過13t的牽引車,總質量超過10t的運送危險品的拖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大客車都必須安裝ABS。
目前,國際上ABS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絕大多數類型汽車的標準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以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
我國的ABS現狀 我國對ABS的研究現狀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我國 *** 已制定車輛安全性方面的強制性法規,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規定首先在重型車和大客車上安裝電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又具體規定了必須安裝的車型和時間。規定決質量大于12000kg的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總質量大于16000kg 允許掛接總質量大于10000kg 的掛車的貨車及總質量大于10000kg的掛車必須安裝ABS。
我國有許多單位和企業從事ABS的研制工作,東風汽車公司、重慶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和山東重汽集團等。其中山東重汽集團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
重慶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適用于中型汽車的氣制動FKX-ACI型ABS裝置已通過國家級技術鑒定,但各種制動情況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清華大學研制的適用于輕型和小型汽車的液壓ABS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和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致力于轎車的液壓ABS系統的研究,已分別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動態和高檔轎車的實際應用表明,ABS技術將沿著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展: (1)ABS和驅動防滑控制裝置ASR一體化。ABS以防止車輪抱死為目的,ASR是防止車輪過分滑轉,ABS是為了緩解制動,ASR是為了施加制動。
由于二者技術上經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著路面上充分體現它們的作用,所以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動態穩定控制系統VDC(或電子穩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礎上解決汽車轉向行駛時的方向穩定性問題。ABS與電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懸架、電子控制四輪轉向、電子控制液壓轉向、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等控制系統在功能、結構上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汽車在各種惡劣情況下行駛時,都具有良好的動態穩定性。
(3)ABS/ASR與自動巡。
2.abs的發展歷程
ABS的發展歷史 ABS的作用 ABS可在汽車制動時根據車輪的運動養成自動調節車輪的制動壓力,防止車輪抱死,其實質就是使傳統的制動過程變為瞬間的控制過程,即在制動時使車輪與地面達到“抱而不死,死而不抱”的狀態,其目的是使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同時又可以避免后輪側滑和前輪喪失轉向能力,以使汽車取得最佳的制動效能。
因此,ABS具有以下優點: 縮短制動距離。 ABS能保證汽車在雨后、冰雪及泥濘路面上獲得較高的制動效能,防止汽車側滑甩尾(松散的沙土和積雪很深的路面除外);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32692549 保持汽車制動時的轉向穩定性; 減少汽車制動時輪胎的磨損。
ABS能防止輪胎在制動過程中產生劇烈的拖痕,提高輪胎使用壽命; 減少駕駛員的疲勞強度(特別是汽車制動時的緊張情緒)。 鑒于防抱制動系統(ABS)具有如上的優越性,所以該系統的裝車率逐年上升。
ABS技術是英國人霍納摩爾1920年研制發明并申請專利,早在20世紀30年代,ABS就已經在鐵路機車的制動系統中應用,目的是防止車化在制動過程中抱死,導致車輪與鋼軌局部急劇摩擦而過早損壞。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取得了ABS專利權。
它是由裝在車輪上的電磁式轉速傳感器和控制液壓的電磁閥組成,使用開關方法對制動壓力進行控制。 20世紀40年代末期,為了縮短飛機著陸時的滑行距離、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跑偏、甩尾和輪胎劇烈磨耗,飛機制動系統開始采用ABS,并很快成為飛機的標準裝備。
20世紀50年代防抱制動系統開始應用于汽車工業。1951年Goodyear航空公司裝于載重車上;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
1978年ABS系統有了突破性發展。博世公司與奔馳公司合作研制出三通道四輪帶有數字式控制器的ABS系統,并批量裝于奔馳轎車上。
由于微處理器的引入,使ABS系統開始具有了智能,從而奠定了ABS系統的基礎和基本模式。 1981年德國的威伯科(WABCO)公司與奔馳公司在載重車上裝用了數字式ABS系統。
ABS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于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ABS的更為靈敏、成本更低、安裝更方便、價格也更易被中小型家用轎車所接受。
這期間較為典型的ABS裝置有博世(BOSch)公司于1979年推出的Bosch2型,大陸特威斯(Teves)1984年推出的具有防抱制動和驅動防滑功能的ABS/ASR 2U型。機械與電子元件持續不斷的發展和改進使ABS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隨著激烈的競爭,技術的日趨成熟,ABS變得更精密,更可靠,價格也在下降。
1987年歐共體頒布一項法規,要求從1991年起,歐共體所有成員國生產的所有新車型均需裝備防抱制動裝置,同時規定凡載重16t以上的貨車必須裝備ABS,并且禁止無此裝置的汽車進口。日本規定,從1991年起,總質量超過13t的牽引車,總質量超過10t的運送危險品的拖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大客車都必須安裝ABS。
目前,國際上ABS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絕大多數類型汽車的標準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以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
我國的ABS現狀 我國對ABS的研究現狀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我國 *** 已制定車輛安全性方面的強制性法規,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規定首先在重型車和大客車上安裝電子控制式ABS。
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又具體規定了必須安裝的車型和時間。規定決質量大于12000kg的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總質量大于16000kg 允許掛接總質量大于10000kg 的掛車的貨車及總質量大于10000kg的掛車必須安裝ABS。
我國有許多單位和企業從事ABS的研制工作,東風汽車公司、重慶公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和山東重汽集團等。其中山東重汽集團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進展。
重慶公路研究所研制的適用于中型汽車的氣制動FKX-ACI型ABS裝置已通過國家級技術鑒定,但各種制動情況的適應性還有待提高。清華大學研制的適用于輕型和小型汽車的液壓ABS系統,北京理工大學和上海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致力于轎車的液壓ABS系統的研究,已分別取得初步成果。
ABS的展望 根據國內外的一些研究動態和高檔轎車的實際應用表明,ABS技術將沿著以下幾個方面繼續發展: (1)ABS和驅動防滑控制裝置ASR一體化。ABS以防止車輪抱死為目的,ASR是防止車輪過分滑轉,ABS是為了緩解制動,ASR是為了施加制動。
由于二者技術上經較接近,且都能在低附著路面上充分體現它們的作用,所以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2)動態穩定控制系統VDC(或電子穩定控制(ESP))。
VDC主要在ABS/ASR基礎上解決汽車轉向行駛時的方向穩定性問題。ABS與電子全控式(或半控式)懸架、電子控制四輪轉向、電子控制液壓轉向、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等控制系統在功能、結構上有機地結合起來,保證汽車在各種惡劣情況下行駛時,都具有良好的動。
3.汽車ABS 的發展史
第一臺防抱死制動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在1950年問世,首先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的飛機上,1968年開始研究在汽車上應用。70年代,由于歐美七國生產的新型轎車的前輪或前后輪開始采用盤式制動器,促使了ABS在汽車上的應用。1980年后,電腦控制的ABS逐漸在歐洲、美國及亞洲日本的汽車上迅速擴大。到目前為止,一些中高級豪華轎車,如西德的奔馳、寶馬、雅迪、保時捷、歐寶等系列,英國的勞斯來斯、捷達、路華、賓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愛快、領先、快意等系列,法國的波爾舍系列,美國福特的TX3、30X、紅彗星及克萊斯勒的帝王、紐約豪客、男爵、道奇、順風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華本田、奔躍、俊朗、淑女300Z等系列,均采用了先進的ABS。到1993年,美國在轎車上安裝ABS已達46%,現今在世界各國生產的轎車中有近75%的轎車應用ABS。
現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波許、摩根.戴維斯、海斯.凱爾西、蘇麥湯姆、本田、日本無限等許多公司生產ABS,它們中又有整體和非整體之分。預計隨著轎車的迅速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廠家生產。
這一時期的各種ABS系統都是采用模擬式電子控制裝置,由于模擬式電子控制裝置存在著反應速慢、控制精度低、易受干擾等缺陷,致使各種ABS系統均末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所以,這些防抱控制系統很快就不再被采用了。
隨著ABS系統的單價逐漸降低,搭載ABS系統的新車數目于1988年突破了爆炸性成長的臨界點,開始飛快成長,當年Bosch的ABS系統年度銷售量首次突破300萬套。技術上的突破讓Bosch在1989年推出的ABS 2E系統首次將原先分離于引擎室(液壓驅動組件)與中控臺(電子控制組件)內,必須依賴復雜線路連接的設計更改為“兩組件整合為一”設計!ABS 2E系統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舍棄集成電路,改以一個8 k字節運算速度的微處理器(CPU)負責所有控制工作的ABS系統,再度寫下了新的里程碑。該年保時捷車廠正式宣布全車系都已安裝了ABS,3年后(1992年)奔馳車廠也決定緊跟保時捷的腳步。
1990年代前半期ABS系統逐漸開始普及于量產車款。Bosch在1993年推出ABS 2E的改良版:ABS 5.0系統,除了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外,ABS 5.0裝置了運算速度加倍(16 k字節)的處理器,該公司也在同年年中慶祝售出第1000萬套ABS系統。
ABS系統大幅度提升剎車穩定性同時縮短剎車所需距離”Robert Bosch GmbH(Bosch公司的全名)董事會成員Wolfgang Drees說。不像安全氣囊與安全帶(可以透過死亡數目除以車禍數目的比例來分析),屬于“防患于未然”的ABS系統較難以真實數據佐證它將多少人從鬼門關前搶回?但據德國保險業協會、汽車安全學會分析了導致嚴重傷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后的研究顯示,60%的死亡交通事故是由于側面撞車引起的,30%到40%是由于超速行駛、突然轉向或操作不當引發的。我們有理由相信ABS及其衍生的ASR與ESP系統大幅度降低緊急狀況發生車輛失去控制的機率。NHTSA(北美高速公路安全局)曾估計ABS系統拯救了14563名北美駕駛人的性命!
多數車主都沒有遭遇過緊急狀況(也希望永遠不要),卻不能不知道面臨關鍵時刻要如何應對?在緊急情況下踩下剎車時,ABS系統制動分泵會迅速作動,剎車踏板立刻產生異常震動與顯著噪音(ABS系統運作中的正常現象),這時你應毫不猶豫地用力將剎車踩死(除非車上擁有EBD剎車力輔助裝置,否則大多數駕駛者的剎車力量都不足),另外ABS能防止緊急剎車時的車輪抱死現象、所以前輪仍可控制車身方向。駕駛者應邊剎車邊打方向進行緊急避險,以向左側避讓路中障礙物為例,應大力踏下剎車踏板、迅速向左轉動方向盤90度,向右回輪180度,最后再向左回90度。最后要提的是ABS系統依賴精密的車輪速度傳感器判斷是否發生抱死情況?平時要經常保持在各個車輪上的傳感器的清潔,防止有泥污、油污特別是磁鐵性物質粘附在其表面,這些都可能導致傳感器失效或輸入錯誤信號而影響ABS系統正常運作。行車前應經常注意儀表板上的ABS故障指示燈,如發現閃爍或長亮,ABS系統可能已經故障(尤其是早期系統),應該盡快到維修廠排除故障。
ABS這種最初被應用于飛機上的技術,現在已經十分普及,在十萬元以上級別的轎車上都可見到它的蹤影,有些大客車上也裝有ABS。裝有ABS的車輛在遇到積雪、冰凍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時,可放心的操縱方向盤,進行制動。它不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發生,還能減少對輪胎的摩損,但它并不能使汽車縮短制動距離,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有所增加。
4.防抱死制動系統的發展歷史
ABS系統的發展可追溯到20世紀初期。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期,數字式電子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迅速發展,為ABS系統向實用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許多家公司相繼研制了形式多樣的ABS系統。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ABS系統向高性價比的方向發展。有的公司對ABS進行了結構簡化和系統優化,推出了經濟型的ABS裝置;有的企業推出了適用于輕型貨車和客貨兩用汽車的后輪ABS或四輪ABS系統。這些努力都為ABS的迅速普及創造了條件。ABS系統被認為是汽車上采用安全帶以來在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最為重要的技術成就。
5.ABS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ABS的發展歷史 ABS是在20世紀50年代才得到迅速發展的。
尼龍66樹脂雖然早在1939年就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產,但當時它主要用于制造合成纖維,直到50年代才突破純纖維傳統用途,經過成型加工制造塑料。ABS真正得到迅速發展,是在50年代后期聚甲醛和聚碳酸酯開發成功之后,它們的出現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由于聚甲醛的高結晶性,賦予其優異的機械性能,從而首次使塑料作為能替代金屬的材料而躋身于結構材料的行列。以后隨著共聚甲醛的開發成功以及螺桿式注射成型機的普及,進一步確立ABS在材料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而聚碳酸酯則是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透明ABS,應用廣泛,是發展最快的ABS之一,在ABS領域,其產量和消費量僅次于聚酰胺而居第二位。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