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大幅下滑,虧損嚴重,北汽新能源還能“熬”過今年嗎?
13% 的市場份額的定義是什么?要知道,今年最大的“鰱魚”特斯拉在國內電動汽車和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3%左右。也就是說,北汽電動車在市場上的熱度不亞于現在的特斯拉車。
然而,如今的北汽電動車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他們不僅銷量大幅下滑,市場份額大幅下滑,還遭受了高額虧損。
2019年,北汽電動車銷量維持在15萬輛左右,2020年銷量暴跌至僅2.59萬輛,增減82.8%。進入2021年,北汽電動車毫無起色跡象,銷量持續下滑。 2021年1-4月,總銷量僅為4177輛,同比下降56.4%。與此同時,北汽電動車的市場份額也跌至不足1%。
不僅如此,北汽電動汽車還面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 2020年,北汽電動汽車虧損65億元,2021年一季度,北汽電動汽車再次虧損,虧損8.5億元。
讓北汽電動車陷入絕境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場環境,而是自身非常大的問題。要知道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銷售市場會非常好,整體銷量會翻一番。 1-4月,我國新能源及新能源客車銷量同比增長265.6%。相比之下,北汽電動車銷量同期下滑56.4%。
隨著新能源B端市場的崩潰,過于依賴B端市場的北汽電動車銷量也幾乎在一夜之間“崩盤”。而主打C端市場的五菱宏光(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MINI(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歐拉白貓(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奇瑞螞蟻等則表現不俗。北汽電動車在C端市場完全沒有底氣,錯失良機。
此外,北汽電動汽車專注于知名品牌的高端,而忽視了中低端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要知道五菱宏光MINI的出現,迅速占領了5萬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場,也創造了月銷量一度突破2萬輛的“神話”。此前,北汽還生產過小型車EC180,一度大火,但由于北汽“發展戰略”的調整,該項目最終停產。
與此同時,北汽電動汽車全力打造極虎大品牌,但現階段仍無進展。隨著極虎集團旗下第二個車系S的推出,幾乎可以宣告極虎早已落伍。極虎S自推出一個月以來僅售出15臺。極虎首款車系T的表現同樣慘淡。從2020年8月上市到當年12月,成交量僅為709臺,而極虎T在2021年1月到2021年4月的總銷量也只有398臺。如此低迷的銷量,讓極虎在銷售市場上的優越感幾乎為零。
由此可見,在中低端市場尚未獲得消費者信任的北汽電動車,顯然無法支撐極虎集團旗下車型超過20萬元、甚至40萬元的售價。
此外,頻繁的人員調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北汽電動車產品的持續升級。有些應該在今年2020年發布
被更換的產品未被更換。要知道,馬芳烈一年半前才選擇辭去北汽電動車經理一職,由劉宇接任;半年多后,姜德義辭去北汽藍谷CEO一職,由劉宇接任。而在2021年4月30日,北汽藍谷又連續公布了四次人事變動。 “帥”的頻繁更替,讓北汽電動汽車的內控管理混亂不堪。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會對北汽電動汽車整體產品戰略的實施產生嚴重影響。
寫在最后
在理順內部組織架構的前提下,如何提升銷量,改善極差的賬務狀況,是北汽電動汽車面臨的最大難題。此外,如何提高產量也是北汽電動汽車亟待解決的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北汽電動車產量占比僅為5.08%。此外,極虎品牌未來如何走,也是北汽電動汽車迫切需要思考清楚的問題。
(本文由文武雙泉巷新媒體工作室原創設計榮譽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文武雙泉巷,文章創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