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GLE53AMG能否兼顧實用和性能?全面介紹奔馳GLE53AMG
1:動力強勁,換檔快
這是一款比普通版貴20萬到30萬元的中大型SUV。作為AMG53車型,在動力方面,你會比GLE 450車型多出0.5L的排量。搭載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435馬力,最大扭矩520牛米,而450車型則搭載2.5T發動機。 3.0T直列六缸空檔提速時,整車都會晃動,就像美式大排量肌肉車,非常嚇人。
這臺發動機匹配的是AMG SPEEDSHIFT TCT 9速自動變速箱,換擋速度非常快,四驅系統可以智能分配扭矩。這臺變速箱在暴力駕駛中的降檔方面確實很出色。降檔的速度非常快,讓你超車很有信心。
此外,為了追求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和動力體驗,還搭載了48V輕混系統。經過整個動力系統的復雜運轉,其百公里加速僅為5.5秒,確實優于同級車。其他對手的動力都很強,而且車子本身很大,視野也很高,所以人的加速感會更強。
而其實測百公里油耗僅為15升左右。有意思的是,發動機艙的前蓋是碳纖維材質的,而為了突出這種碳纖維,奔馳特地使用了這種非常原始粗獷的花紋,看起來非常的野性
二:懸架不如預期,剎車不夠自信
在駕駛體驗方面,大部分人對這款車的直觀印象肯定是既能居家又能運動,能跑上跑下山買菜。它可以使人們駕駛舒適和舒適。其實在拿到這臺車之前,我對它的期待也是一樣的。畢竟是100萬的AMG車型,但現實并沒有給我帶來太大的驚喜。
它有多種駕駛模式,沙地、林道、濕滑、標準、運動、運動增強、個性化。但無論是哪種模式,方向盤的手感都是偏軟的。在運動和運動增強模式下,按理說我需要厚重的手感才能精準操作,但如果不仔細感受,轉向力是不會有絲毫變化的。是的,我在跑山跑彎的過程中信心不足。
底氣不足,也來自龐大的身軀。中大型SUV的長度、高度、軸距都比較親民。再加上非常大方的中控臺,視野并不好。歸根結底,這不是缺點。空間和操縱是反義詞。如果你要求太多,它會顯得不合理。
最大的問題來自底盤調整。只要有起伏的道路,它的身體就會來回擺動,有點像駕船。這是懸掛和底盤調整太軟的問題。最有意思的是,剛開始身體不穩的時候,需要調整方向盤來改變身體的姿勢。調整好后,其駕駛計算機會檢測到車輛的側傾并開始收縮懸架。所以你剛要調整到位的時候,整個身體又被拉回來了,身體的姿勢又發生了變化,你又要重新矯正。有時,駕駛體驗會出現問題。
制動方面,AMG GLE 53采用了前雙活塞后單活塞的配置。不得不說,這套剎車系統真的是不夠用。這些片段又變硬了,我個人不習慣。同時,這套剎車系統也有高速停不下來的感覺。你能相信今天400,000 A35 AMG有4個活塞,而像GLE這樣大的車仍然使用雙活塞嗎?事實并非如此。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當你想要激進地駕駛時,它會讓你感到疲倦并且更難以控制。如果這只發生在舒適模式下,我可以接受,但在運動甚至運動增強模式下,在阻尼最硬和空氣懸架設置最低的情況下,它仍然會發生,這有點不舒服。的確,沒有人會把這臺GLE 53 帶出賽道。大部分都是在家用和運動之間切換,但并沒有給我更好的運動體驗,甚至有些怪異,至少在大部分城市工況和山路中是這樣。
直到后來,我才找到一個相對合適的場地:高速公路。超大的車身,怪異的底盤調校,讓這款車在狹窄的山路或者擁堵的城市道路上根本無法發揮,但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你可以放開雙臂,放手一搏。
順便說一句,這輛車的四驅系統非常強大。即使我關閉穩定系統,它的輪子仍然不想滑動和摩擦地面。在這兩天的試駕中,我們嘗試了所有的方法,它不會出現哪怕是一點點的失控運行。這臺車用盡了輪胎和四驅系統的每一絲動力,讓你充滿信心和強度地駕駛。
它的撥片很刺激,純金屬,摸上去時時感覺冰涼:一種機械冷血的感覺。而且手感很好,軟硬適中。當你想甩頭甩血的時候,不會輕到無法釋放所有聚集在指尖的力量,也不會重到阻礙你的降檔操作。一邊用撥片降檔,一邊隨意轉動方向盤,任由底盤和車身不自在地晃動,在多車道、車流稀少的高速公路上行駛。
三:隔音一般,聲波優美
把隔音和聲波放在一起,就是對每一位駕乘人員的聽覺體驗進行評價。首先,奔馳并沒有為這款車配備雙層夾膠玻璃。高速行駛時,會有比較明顯的胎噪和風噪傳遞給車內。
其次,讓人欣喜的是,這臺車并沒有因為國六粒子捕集器而過分影響它的排氣聲浪。一開始以為不是AMG配V8,差不多就夠了,沒想到它的排氣聲浪真的好聽。全油門加速時,聲音比奧迪RS Q8(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還要響亮悅耳。如果突然抽油,排氣管的背壓會發出回火聲。最重要的是這個排氣的聲音非常純凈,我什至以為是自撞管或者聲波模擬的聲音。
最后,伴隨著奔馳引以為豪的柏林之聲音響搭配,在低速噪音不大的時候,聽覺上確實是一種享受。但速度起來之后,胎噪、風噪、排氣和音響混合出來的聲音并不討喜,有一絲雜亂的味道。
四:外觀細節更多,動感加強
GLE53 4MATIC+表面看似平淡無奇,但稍加觀察你就會發現它并不好惹。其中車頭換裝了帶有AMG角標的專屬鍍鉻直瀑式格柵,還有一個比我的腦袋都大的3D奔馳LOGO,這使它比普通版更顯霸氣且質感十足,同時也彰顯了它身為AMG車型的獨特之處。
空氣動力學組件也是一輛快車必不可少的東西,在前保險杠的位置,為了更好的導向前方過來的氣流,AMG特意在兩則的進風口上為它添加了兩塊風刀,又美觀又實用。
而且在前后輪輪眉的地方,采用了小寬體的設計,你可以明顯看出車身寬了一點,更有助于操控,也能放下尺寸更大的輪轂。在前后輪,都設計了散熱的孔道和空氣動力學組件,為不讓人放心的剎車系統散熱,同時有效降低風阻。
車輛尾部,雖然GLE53 4MATIC+除了AMG logo和車型標識外,只有后杠下部改成了帶有水平鍍鉻飾條和雙邊雙出的圓形排氣以及擾流器的樣式,但是視覺效果提升顯著。新的造型讓整體尾部更顯力量感,戰斗氣十足但又不張揚,整體形態把握的恰到好處。
車尾標有AMG的標志。尾燈是現在讓不少人又愛又恨的造型,喜歡的是真喜歡,不喜歡的天天說它丑。我個人認為這套新的尾燈造型,在年輕動感上確實要比上一代好了許多,每個人的審美不一樣,小尾燈加大車身,這樣的設計你覺得怎么樣?
在細節方面,前翼子板上也有專屬的TURBO 4MATIC+標識,如果是它的大哥AMG 63車型,這個標識會變成V8 BITURBO 4MATIC+。另外,車門下方還采用了LED迎賓照明的腳踏,夜晚看著儀式感滿滿。
五:內飾儀式感滿滿,空間不容小視
不得不說,奔馳在營造內部空間質感上真是一絕。整車基本上保留了原有GLE的內飾風格,論科技和高級感堪稱同級領先。AMG還對細節進行了一些更改,使得這輛GLE在豪華和運動性上都達到了更高的水準。
例如方向盤底部和座椅面上的AMG徽標,在銀色飾板的點綴下閃閃發光,車內細節到處都在彰顯著它的獨特身份。
現在想象著你坐在主駕駛位,握著帶紅色回正標的方向盤,三九點的握姿能很舒適的觸碰到專門設計的防滑面料,坐著翻毛皮混搭真皮材質的座椅,看著目視區域內隨處可見的紅色縫線,系上紅色的安全帶,指尖輕觸純金屬材質涼絲絲的換擋撥片,你的運動基因立馬就會被激活。
全液晶的儀表盤共有四種主題模式,我相信總有一種合你的心意。同時,你能見到的所有模塊和表盤,都是可以隨意進行替換和更改的。就算你想要極致的奢華,奔馳也可以把左側的時速表換成一塊巨大的鐘表,不得不說真的很強。
連屏的右側可以實時顯示當前發動機的功率、扭矩,機油溫度、變速箱油溫度。不管你能不能看懂,不管你是否需要,反正奔馳把能給你的都給你了,而且是量化狀態,足以讓你沉浸感十足,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激烈駕駛。
當然,在追求運動的同時,奔馳也沒忘本,后排座椅的原廠小頭枕非常舒適,要知道,最初這可是邁巴赫(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才能享有的配置。坐在后排你甚至會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坐在一輛AMG車型上,這也充分體現出AMG非常了解我國消費者大多家庭觀念較重的特點。
如果你覺得對于一臺AMG車型來說,它更加注重的還是前排的話,那么你就錯了。畢竟在歐美市場,GLE車型還是有七座版本的,所以它的后排空間表現不容小視。
它的后排座位是向下凹陷的,搭配鑲拼的座椅材質,舒適性和極限駕駛的摩擦力都很不錯。你完全不用擔心后排空間的實用性。
在前排座椅調整到位后,身高180cm的體驗者在后排還能有三拳的腿部空間和四指的頭部空間,頭枕也會對你的腦袋有一定的承托作用,如果是四座情況下,后排的兩位乘客還是很舒服的。當然想坐五個人的話,中間凸起的地臺和后背突出的中央扶手會讓坐在中間那個人還不如去坐小馬扎。
編輯總結
在低調的外觀下,隱藏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大心臟。AMG GLE53 4MATIC+顯然不是一臺給別人看的車。在駕駛方面,我們認為它并沒有在某一點上做到極致,而是選擇了妥協,這種妥協也導致了它的運動性變得不倫不類。但我認為,GLE53 4MATIC+的存在并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在同價位,它的動力真的算是數一數二,內飾和空間也幾乎做到了完美。它可以讓你在家用帶娃的同時,適當感受一下AMG桀驁不馴的那一面。當然也就是適當感受,如果你對它抱有太大的期望,你會失望,如果你并不追求太多,那么這臺比63便宜50萬的AMG就是你最佳的選擇。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