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8系列運輸機
運8系列運輸機
許多年前,我國的運輸機裝備遠遠落后于美俄等軍事強國,可如今用枝繁葉茂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受軍事工業蓬勃發展影響,我國運輸機機隊愈發壯大,比如既有運8等系列中型運輸機,又有運-20等更大規模的機型。如果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的話,用不了幾年,我國軍用運輸機就會將美國甩在身后。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主要擁有采購自蘇聯的安-24和改造的運-5等運輸機組成的空中體系。然而隨著中蘇關系破裂的影響,我國不得不走上獨立自主研發運輸機的道路。
作為一類極其重要的機型,運輸機必須擁有良好的氣動布局、強大的發動機功能以及高強度機體。基于上述性能所限,很少有國家能夠單獨研發運輸機。但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我國要想單獨搞出國產運輸機,面臨著很大的現實壓力。雖然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但中國人卻不會就此低頭,非要創造奇跡。
1968年,我國迅速集結來自空軍第1研究所等機構的數百名技術專家,試圖以安-12B為基礎來研發運-8運輸機項目。起初由于技術方案過于多樣化,該項目推進緩慢。經過后續糾正后,研發團隊才于1972年正式確定了運-8的設計方案。雖然遭遇廠房未完工等現實困難,但所有人員依靠頑強拼搏,最終在1974年底讓運-8運輸機實現首飛。
這一標志性事件讓我國比肩美蘇,躋身自主研發制造中型運輸機的國家行列。此后經過一系列測試,運-8于1981年正式開啟量產化進程。不過受制于發動機功率低等影響,運-8運輸機性能明顯不如安-12,但這對于當時的我國來說已是不小的成就。在裝備空軍期間,運-8C這個升級改進款也加快研發,后于1990年實現首飛。
據了解,該型飛機采用全氣密艙型結構,滿足了高空運輸士兵的需求。此外,其安裝有外開式坡道艙門,能夠對接裝卸機,因此提高了裝卸效率。在此后幾年時間里,我國又研發了諸如運-8D、運-8X等特種飛機,以滿足其他各方面需求。通過對運-8系列的持續升級,我國迎來了性能更加突出的運-9中型運輸機。據悉,運-9是以C-130J為標準而打造的,其在機身結構等方面均發生巨大變化,比如其最遠航程達到5000公里以上,且載重高達30噸。
運-9的現身意義非凡,讓我國在中型運輸機研發方面超過美國,而且具備更大的戰略意義,能夠更好地實施快速反應作戰。運-8系列被廣泛銷售至海外國家,深受好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