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空調內循環和外循環有何不同
車輛空調內循環和外循環主要的不同在于空氣的流通路徑,內循環讓空氣僅在車內循環,外循環則使車內外空氣得以交換。內循環如同在一個獨立的小空間里讓空氣打轉,能快速調節車內溫度,還可阻擋灰塵與有害氣體,但長時間使用會讓空氣變渾濁。外循環好似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能保持空氣新鮮,卻不利于快速調溫,且會讓部分臟東西進入車內。
從工作機制來看,內循環是通過關閉車內外的氣流通路,讓鼓風機將車內的空氣不斷吸入,經過空調的制冷或制熱處理后,再送回車內,如此周而復始,保證車內空氣在相對封閉的狀態下循環流動。而外循環依靠風扇的吸力,把車外的新鮮空氣源源不斷地引入車內,同時將車內原有的渾濁空氣排出車外,即使車輛不開風扇,在行駛過程中也會有自然的氣流被吸進車內,實現車內外空氣的動態交換。
在性質表現上,內循環更像是一個“自我調節系統”,車內的冷空氣被吸進去,經過空調的處理,加熱或者制冷后再回到車內,整個過程基本不與外界空氣產生關聯,就像為車內打造了一個恒溫的私密空間。外循環則是一個“內外溝通橋梁”,把外面相對新鮮的冷空氣吸進來,經過加熱或制冷等工序后送到車內,它更注重保持車內空氣與外界的流通性。
從循環狀態分析,內循環的所有流程都在車內完成,是一個獨立、封閉的循環體系;外循環則需要在車外和車內之間完成空氣的轉換,將外界的新鮮空氣納入,把車內的陳舊空氣排出,讓車內空氣始終保持一定的“活性”。
另外,它們的標志也不一樣。外循環的圖標通常是一輛未封閉的汽車,在汽車外部有空氣箭頭清晰地指向車內,形象地展示了車外空氣進入車內的路徑;內循環圖標是在一輛關閉的汽車內部,有一個循環的箭頭,直觀地表明空氣在車內的循環狀態。
在日常駕駛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合理運用這兩種模式。比如在新車階段,為了盡快讓車內的有害氣體揮發出去,就應該多開外循環;在車輛暴曬后,先開外循環能快速排出車內熱氣。而當我們身處堵車路段或者遇到沙塵、霧霾等惡劣天氣時,開啟內循環可以有效防止尾氣、灰塵等進入車內。總之,巧妙運用內循環和外循環,能讓我們在享受舒適駕駛環境的同時,也保障車內空氣的質量和健康。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售26.98萬起 昊鉑HL上市 增程和純電動力 標配高階智駕+空氣懸架
- 2戶外套件加持 阿維塔07探索版上市 限時售價23.49萬元起
- 3廣汽智能化安全峰會 多位專家共話“智能化與安全的平衡之道”
- 4補貼后售8.99萬起 2025款東風風神L7上市 插混/純電雙動力
- 5東風風神L7 2025款智電上市 換新廠補一口價8.99萬元起
- 6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發布,彈匣電池再升級
- 2戶外套件加持 阿維塔07探索版上市 限時售價23.49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