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為何不裝備顆粒捕捉器
日系車并非都不裝備顆粒捕捉器,只是大多數沒有裝備,主要原因在于多數日系車采用自然吸氣發動機,尾氣排放污染相對較低,無需靠它提升排放質量。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平穩、燃油燃燒充分,污染物產生少。同時,日本排放標準有差異,且車企為追求燃油效率、控制成本,會選擇其他技術實現減排,如此一來,顆粒捕捉器對很多日系車就不是必需的了 。
就拿豐田TNGA架構下的自吸引擎來說,通過雙噴射、雙循環、雙VVT及高效進氣滾流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協同作用,能夠輕松達到國六b排放指標,在不依賴顆粒捕捉器的情況下,實現了良好的尾氣排放控制。這充分展現了自然吸氣發動機本身的優勢,使得日系車依靠發動機自身特性,就足以滿足嚴苛的排放標準。
從排放標準的角度來看,日本本土的排放標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或許存在一定的差別。這種差異使得日系車企在滿足不同市場的排放標準時,擁有更多的技術選擇空間。為了更好地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同時追求更高的燃油效率,日系車企有可能會采用其他先進技術來實現減排目標,而不是單純依賴顆粒捕捉器。
再者,顆粒捕捉器會增加燃油消耗,這與日系車企一直以來致力于提高燃油效率的理念相悖。為了在燃油經濟性方面保持優勢,日系車企更傾向于選擇其他既能實現減排又能保證燃油效率的技術方案。而且,顆粒捕捉器的生產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都相對較高,出于對成本和利潤的綜合考量,日系車企在決定是否采用這一裝置時會更加謹慎。
此外,日系車企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通過采用更先進的燃油噴射系統、優化排氣系統或者對發動機進行深度優化等技術手段,同樣可以實現類似顆粒捕捉器的減排效果。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讓日系車在不安裝顆粒捕捉器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在排放性能上表現出色。
不過,隨著全球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顆粒捕捉器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部分日系車型,如本田的一些配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輛,也開始裝備顆粒捕捉器。以思域1.5T發動機為例,其顆粒捕捉器與三元催化集成在一起,并且離發動機渦輪增壓器較近,這種巧妙的設計能夠保證顆粒捕捉器處于高溫環境,從而可以及時燒掉碳顆粒,不僅解決了顆粒捕捉器容易堵塞的問題,還使得車輛在冷啟動時升溫更快,冷車排放性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日系車根據市場和政策的變化,在排放技術上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升級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售26.98萬起 昊鉑HL上市 增程和純電動力 標配高階智駕+空氣懸架
- 2補貼后售8.99萬起 2025款東風風神L7上市 插混/純電雙動力
- 3東風風神L7 2025款智電上市 換新廠補一口價8.99萬元起
- 4吉利銀河L6 EM-i交付破2萬! 新車上市僅50天
- 5李斌:蔚來在上海達成第10萬臺量產車交付
- 6廣汽智能化安全峰會 多位專家共話“智能化與安全的平衡之道”
- 2補貼后售8.99萬起 2025款東風風神L7上市 插混/純電雙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