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興亞:做好企業公民是基于DNA的選擇
在廣汽豐田,每個月員工會提交超過6000個環保公益建議:辦公區每個角落的垃圾箱都進行了多達9種分類;在辦公室,每一盞燈都有單獨的拉繩,人離開座位就會隨手關燈;在辦公區的洗手間中看不到一張擦手紙,為了環保,廣汽豐田給每個員工發了兩塊手帕替代一次性擦手紙。
用廣汽豐田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的話來說,“改善是一種能力。擁有持續的改善能力,比單純做一個意識上的好人,更讓我們看重。”
沒有深深扎根于企業DNA的企業公民行為,就是斷裂于各個層面和業務環節的碎片行為,這種狀況下企業是無法獲得長期持續發展動力的。只有專注于企業公民項目與企業的發展愿景、戰略及商業模式的融合,使社會責任進入每一個業務環節,在管理機制的層面上驅動員工成為自發自覺的公益參與者,才能在建立可持續的良好品牌形象同時,也水到渠成地獲得了競爭優勢。
模范工廠的公民DNA
廣汽豐田的企業公民戰略體系由可持續發展的工廠、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公益活動三個方面所構成。從工廠層面而言,建立7年時間的廣汽豐田第一生產線已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廢水處理、噪音控制、廢氣處理、防止污染物地下滲透等方面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被稱為“豐田21世紀海外模范工廠”。
其實,早在創立之初,廣汽豐田就領業界之先,在履行“企業公民”社會責任上開展探索。2007年,廣汽豐田致力于建立全面而獨特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并首次將其納入到企業戰略層面進行考量。在之后的五年時間里,逐步將企業公民理念融入企業管理機制,在內貫穿生產、物流、經銷,在外延伸至產業上下游及相關的安全、教育、環保領域,逐步形成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益體系。
成為企業公民,用馮興亞的話來說,“是基于DNA的選擇”。“做企業就像是做人。一個孩子在社會的關照下健康長大,是需要感恩的。做企業更是這樣。”從廣汽豐田的風格上,不難看出其中資方廣汽集團和日資方豐田汽車公司的影響。馮興亞透露,日本企業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風格低調、樸實,腳踏實地,以做好事情為準則,并不追求聲譽上的即時效應。而作為國有企業,廣汽集團從一開始就鼓勵、支持企業用心建立和營造自身的公益體系。“日本企業很多是百年老字號,對于一時的品牌光環并不看重;廣汽集團則關注行動的落實,務求帶給受助者實質的影響,雙方商業倫理道德都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這些正是廣汽豐田獨特的DNA。”
將“企業公民”的理念融入企業DNA,需要重塑公司治理結構、戰略和領導力方式。這并非是基于領導者的一時興起或者個人的道德理念,而是在決策機制中進行完備徹底地改造,匯集整個企業的資源與能力,保證在實施過程及相關的每一個環節都切實承擔社會責任。
追求100%的環境友好型工廠
2009年廣汽豐田第二生產線投產,廣汽豐田提出“打造中國NO.1環境企業”的目標,投入總額達1.93億元的資金,引進世界領先技術“超濾+反滲透+連續活性炭吸附工藝相結合”,處理后的水可回用于生產,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廢水100%再利用”。馮興亞透露,該生產線單車耗水量已縮減到2噸,每年可節省工業用水達40萬噸。
與此同時,廣汽豐田通過全過程控制模式,放棄油性涂料而改用可揮發性含量更低的水性涂料,以及通過RTO(廢氣焚燒裝置)凈化車間內所產生的廢氣,使車體VOC排放量低至14.5g/m2,達到國內最低排放標準。
在造車材料的選擇上,廣汽豐田棄用鉛、鎘、汞等有害金屬材質,選用對環境無害的材料,優先選擇可回收材料。“逸致等車型在內飾揮發物等標準上拿到日本,也是領先級別。”在追求節能環保創新的同時,很多公司忽視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項——產品和服務本身。“做優秀的企業公民,首當其沖就在產品和服務上,對顧客負責任。涉及顧客安全及環境保護的一切細節,不管他們是否能感覺到,我們都要負起責任。”
除了主打“降耗”牌的凱美瑞混合動力車型之外,第七代凱美瑞2.5L車型的最大輸出功率較之前提升了10%,油耗卻降低了24%。漢蘭達車型在燃油經濟性與排放指標上與傳統的2.4L轎車齊平,另一款雅力士的尾氣排放達到了全球最嚴格的歐Ⅳ標準。
營造產業責任鏈條
在汽車業的漫長產業鏈條中,廣汽豐田等整車廠商處于產業鏈的中樞地帶,其對企業公民的意識會對整個行業產生聯動性影響。“廣汽豐田與供應商、經銷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間已經形成共贏、誠實、守信的氛圍,并將自身在企業公民上的理念和要求傳遞給上下游。”馮興亞介紹,廣汽豐田在選擇供應商時,希望他們已通過ISO10000質量體系標準,其中就有對于環保方面的嚴格標準。同時,廣汽豐田會給供應商提供年度指導性方針(QCDSE),引導供應商針對土壤污染、大氣污染等五大類項目對周邊環境進行風險評估,指標要求逐年提升。
對于經銷商方面,廣汽豐田依據國內專業環保認證——DERAP(Dealer Environment Risk Audit Program銷售網點環境風險審核計劃)進行評估考察。該認證對于經銷網點內的廢棄物及危險品保管、廢水處理裝置、空調冷媒回收等細節做了嚴格規定。馮興亞透露,截至2011年底廣汽豐田經銷商已有180家達到該標準。部分經銷商未達標的原因是,當地還沒有建立相應的廢水、廢氣、廢油等回收系統。“很多經銷商找我們反映,于是我們去找當地的相關部門協調,推動建立相應設施。在某些公益項目管理上,廣汽豐田走在了前面,會主動地推動外部標準提高。”
馮興亞介紹,從廣汽豐田成立之初,就已經將做優秀的企業公民納入企業發展方向的根本性考量,隨著廣汽豐田的發展,優秀的“企業公民”的概念也在內涵和外延上不斷得到豐富。
例如,廣汽豐田在生產制造環節中對廢水、廢氣排放以及噪音嚴格把控,盡可能地降低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損害。
馮興亞介紹,國內一般工廠采用液壓技術和機械沖壓控制噪聲,而廣汽豐田采用的是噪音降低1/3的伺服電機油壓技術,在保護員工的同時也為當地居民負責。
飲水思源
從2007年開始,廣汽豐田確立了“扎根南沙,立足廣東,輻射全國”的企業公民戰略,在其地處的廣州市南郊南沙區啟動“飲水思源”公益活動,組織員工栽種櫻花、木棉、香樟等適合當地環境的植物,并與區政府合作運營增殖放流項目,向南沙海域放流魚蝦苗種,累計已達840萬尾。當下的城市中普遍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社區概念,以及企業與在地居民的交流空間。廣汽豐田在南沙區黃山魯森林公園的植樹活動,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環境更美觀的社交空間。而在南沙近海海域的增殖放流活動不僅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提高,也相應改善了當地支柱產業之一——休閑漁業的生存條件,漁民的收入也相應得到改善。
一直以來,廣汽豐田在公益活動上還力求廣度、深度與精度的完美結合,率先打造了具有延續性的“陽光博愛”公益品牌。廣汽豐田深刻認識到物資的捐助只能解決一時之需,而要達到長遠的幫扶,關鍵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五年來,廣汽豐田捐建了9所“陽光博愛”小學,向全國重點高校428名學生發放“陽光博愛”助學金428萬元,捐贈了57臺試制車和12臺白車身作為教學用車,以及向全國33所T-TEP學校捐贈63輛教學用車輛,此外,廣汽豐田還關注可能帶來實質影響的每一項細節,深入受助者本身,通過使受助與施助人的角色轉換等創新方式,讓愛心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實現了接力。
無論是戰略和商業模式層面的融入,還是員工的自覺持續加入,以及對在地社區的扎入式回饋,都只是廣汽豐田在企業公民項目實施第一個五年的階段性成果。據馮興亞介紹,從2012年年初開始,廣汽豐田將進入第二個企業公民項目的五年計劃,不僅會將“飲水思源”和“陽光博愛”兩種已形成品牌的項目持續推進,還將以更細微的調查和更嚴格的標準規劃新的、具有廣汽豐田獨特性的社會公益項目。(余九聞)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