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東:混合動力市場爆發需三至五年培育期
7月18日,由蓋世汽車研究院主辦的主題為“中國將迎來混合動力爆發期?”的圓桌論壇活動在北京舉行。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出臺后,關于新能源汽車與混合動力等節能汽車的討論愈加激烈。政府緣何重提混合動力?混合動力市場引爆點合適出現?中國本土企業是否有機會?蓋世汽車網邀請了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 商務部市場戰略專家徐長明、新華信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總裁兼CEO林雷、新華社原國內部經濟新聞采訪室主任 汽車專欄作家李安定、廣汽豐田研發部部長鄭兆樹、羅蘭貝格汽車行業專家周潔崎、《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主編徐鋒、《經濟觀察報》 汽車專刊主編張耀東、騰訊汽車總監向銳等業內專家及媒體就上述話題進行了演講與討論。
以下是《經濟觀察報》 汽車專刊主編張耀東在會上發言文字實錄:
針對我個人而言,我開混合動力車已經有一年多了,感受頗深,如果要再買一輛車的話,我還是會買混合動力。另外對于混合動力這個市場,在我看來還需要三年或者五年的培育期,至少不是今年或者明年這個市場就迅速的成長、壯大起來。
一個成熟的市場,至少要滿足三個要素:第一個是技術要素,現在我們的混合動力技術,哪怕是本田公司的產品,仍屬于弱混當中的弱混。而在現有的混合動力車中,真正有實力的,在市場上具有一定規模只有豐田的車,在這種情況下豐田是否需要主動去尋找降低自己成本的方法呢?(通過共同開發,將技術開發的成本攤薄)我想他們是有這個意愿,但最近一兩年不會這么去做,因為豐田是絕不做虧本的買賣的。就像我們質疑蘋果,你為什么不把技術平臺開放,我相信蘋果不會開放,豐田也不會開放。它在常熟建一個研發中心,找幾家企業一起做,這就叫開放平臺,但不是開放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來說,混合動力技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二,什么樣的混合動力車才會熱賣呢。我覺得在目前中國汽車消費觀念下,第一,消費者首要考慮的還是是否選擇這個品牌以及這個品牌的這款車,然后再是考慮是否買這個品牌的一款混合動力車。前一段有一個朋友就想買雷克薩斯的一款車,他首先看的就是這個車的品牌與外形,然后再去考慮它的技術。但如果在日本首先注重就是它的技術。因此中國,讓現在消費者主動地去選擇一款混合動力車,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價格也很高。
談到價格,我看過一些專家的說法,一個二十萬元的車,它的混合動力車比傳統版高出3萬左右,大家比較能夠接受,但是就是現在市場上的混合動力版的凱美瑞也做不到混合動力車只比傳統車高出兩到三萬,一般可能要高六七萬,所以目前的價格引爆點還沒有到。我也經常和豐田、本田的人交流,他們說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與利潤的問題其實就是雞和蛋的問題。你是先要這個市場,就要降低銷售價格,促進市場規模變大,經濟效益增加,最終實現成本降低,利潤增長的目的。我覺得在沒有政府補貼的前提下,豐田還是選擇了從市場慢慢去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市場或許在未來三到五年就發展起來了。
第三是政策,我覺得如果現階段科技部和工信部出臺政策補貼混合動力,補貼插電式,為什么不行呢?科技部出臺的政策,理論上應該補助具有前瞻性的技術,推動混合動力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從目前現有的混合動力技術來看,還處于弱混階段,其中電控部分豐田做的是最好的,而國內企業電控技術是很弱的,電池基本上只能達到2千瓦/時,和技術部門要求的20千瓦/時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從目前國內在混合動力技術上的發展情況來看,像是上汽、長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動力產品,但是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我們還沒有看到。
在我看來覺得從現有技術發展車程度,跨國公司的技術開放、共享程度,產品可選擇的多樣性,市場價格門檻,還有政策支持幾個角度來講,在一兩年內混合動力市場還是處在一個培育期,但是培育期并不是說沒有機會,因為培育期是正是不斷完善政策和引導消費潮流的最佳時機,什么樣的人會買混合動力車,要培養消費者對混合動力車的信任,而我們也應該積極引導,因為大量的混合動力車上市以及出售購買是對國家和以及汽車產業發展有好處的,但是到底怎么去引導,這可能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特別是企業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