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油價又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廣州、沈陽、鄭州等地相繼傳出了缺油傳聞,聯想到日前一直呈瘋長狀態的國際油價,還有國內油價比國際油價相對偏低的客觀事實,人們不禁擔心,缺油傳聞會否引發新一輪油價上漲?
回顧 3月26號油價突然上漲
3月25號是星期六,這一天晚上油品漲價的公告突然出現在新華網的主頁上,隨后,這條消息被眾多主流媒體迅速轉載。該消息稱:“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3月26日起,適當提高成品油價格水平,將汽油和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00元和200元。”在隨后的幾天里,全國各地油價應聲而漲。[查看相關專題報道]
3月26號油品漲價情況資料
在提到漲價的原因時主要有以下幾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內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價格嚴重倒掛,不利于調動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和促進石油資源的節約,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
漲價后1個月 廣州爆出缺油傳聞
就在3月底油品漲價一個多月后,廣州就傳出了缺油的消息,司機被迫到處找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告知,最近柴油供應確實緊張。他還表示,“五一”黃金周前三個星期前,柴油供應已趨緊張,一些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出現排隊和限量銷售,且全國有不少地區都出現柴油緊張。至于什么時候可以恢復正常供應,接受采訪的油站均表示“不清楚”。
中石化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廣州這場柴油供應緊張從4月底就已轟轟烈烈開始,前兩天“變本加厲”部分斷供,是前段時間國際油價高漲至每桶72美元的“后遺癥”。該人士表示,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后,不少小煉油廠已倒閉,加上黃金周期間各地貨車、客車流量加大導致柴油需求增加,受影響的主要是貨車、公交車等,主要使用汽油的私家車并未受拖累。珠三角地區如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城市供應相對較緊。
供油緊張擴展到鄭州、沈陽、長沙等地
資料圖片
繼廣州之后,鄭州、沈陽再爆0號柴油和90號汽油缺貨。河南鄭州的90號汽油、0號柴油出現供應緊張的狀況,除了保證公交車以及消防車等特種車輛用油之外,其他車輛加油一律限制在每次15升左右。在沈陽,受國際油價攀升、農村春耕和旅游旺季的影響,沈陽部分加油站的柴油供應告急。但90和93號汽油的供應一直保持正常。
在湖南長沙,成品油市場資源也相當緊張并開始以保零售供應為主。該地區成品油市場兩大公司成品油對外停批,以保零售供應為主,社會單位經營困難,使得成品油市場批發成交量極少,交易平淡,零售交易尚可。目前長沙的報價情況為,中石化90#汽油報價為5664元/噸,93#汽油報價為5731元/噸,0#柴油報價為4943元/噸,中油90#汽油報價為5664元/噸,93#汽油報價為5731元/噸,社會零售價格情況,0#柴油價格為4.29元/升,90#汽油價格為4.29元 /升,93#汽油價格為4.55元/升。
5月中旬,北京地區汽、柴油消耗也每月遞增,增量在1萬噸/月以上,其中柴油增速更快。不過,北京汽、柴油庫存量目前基本滿足北京油品的運轉周期。
北京石油成品油流通行業協會表示,進入5月,京城汽、柴油需求增速加快,預計5月消耗量將比4月增2萬噸,而4月北京汽、柴油消耗量已比3月增加了1萬噸以上。值得關注的是,在汽、柴油中,柴油增速較快,北京油品銷售的汽柴比(汽油量:柴油量)已從原來的1:0.7變化為1:0.99。
進入4月,全國出現汽、柴油供應緊張并非慣例,而是近年來國際油價不斷攀高后才出現的新情況。中石化內部人士表示,汽、柴油暫時性短缺,根源在油價,尤其是原油與成品油價格倒掛。
對此,人們不禁猜測,成品油會不會再次漲價?考慮到3月底油品漲價的時候就有過報道說,國內有加在半年內會與國際接軌,關于漲價的擔心似乎更接近于現實。
疑問:油價要與國際接軌?
據報道,中石化已將此漲價方案報送國家發改委并獲其批準,目前正等待國務院批準,預計該方案將在未來幾周之內擇機實行。
5月11日,中石化南方一煉化公司總經理對媒體說,雖然“還沒有接到來自北京總部的正式文件,但漲價只是時間問題。” 并且據他預計,漲價是肯定的,但力度不會大大,應該和上次差不多。
由此看來,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壓力下,國內煉廠環節吃緊。繼今年3月26日國內汽柴油價格上漲之后,新一輪的成品油(汽油、柴油等)價格上調方案正在醞釀之中,汽柴油平均每噸可能將上漲300元-400元左右,漲幅與3月底的調價大體相當。
從3月底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從60美元每桶一路走高,目前仍維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上的高位,對于主要依賴進口石油的中石化而言,成品油的漲價已被國際原油的高價所沖銷,煉化環節壓力再次增大,據其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一季度雖然公司整體盈利91億元,但煉油業務大幅虧損78.8億元。
國際油價上漲,煉化環節虧損,成品油供應緊張,石油公司要求漲價,這幾乎可以看做每次油價上漲前的信號和前奏。
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的能源專家牛犁認為,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是大趨勢,漲價只是時機和幅度問題。三月份成品油漲價時,原計劃半年之內就與國際接軌,當時的國產石油成本是每桶43美元,國際油價是60美元,中間相差17美元,而現在國際油價漲到了70美元,中間差距又拉大了10美元,漲價已是在所難免。
另外,今年年底前,成品油批發權就要對內資和外資企業放開,屆時跨國石油公司將有可能獲得自由進出口大宗成品油的權利,如果屆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將可能導致石油外流。業界普遍預期,年底的批發權大限放開之前,國內的成品油價格會與國際價格逐步接軌。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按照牛犁的算法,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目前的差價已經達到每桶27美元,即每桶差價為人民幣216元。按每7桶原油為一噸的算法,則目前的差價達到了1512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國內油價每噸原油要漲1512元才能與“國際接軌”,漲幅高達62%。
那么國內油價會再次上漲么?如果上漲的話會長多少?什么時候會再次漲價?關于這些問題,人們現在能做的只能是猜測。這個疑問最終要由政府和石油巨頭們來作出回答。
相關專題:
油價上漲消費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