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呼喚汽車“吉拉德”
加入WTO后,我國汽車市場將急劇升溫,飛速發展。汽車價格大幅下降,產品極大豐富。作個形象的比喻,某一天,一位推銷員到你家殷勤敲門詢問“要不要桑塔納轎車?”也許將由天方夜譚變為現實生活場景。
上海寶鋼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憲成在報告中仔細分析了中國汽車市場中廣泛存在的四位一體汽車銷售服務店(4S)的現狀與未來。集銷售、零配件、服務、信息反饋于一體的4S前兩、三年在全國如雨后春筍出現,這樣的店是依靠供不應求狀態下的高額商業利潤促成的,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這種銷售形式對于產銷量特別大的車型或品牌來說是最好的,但當經營利潤不能支撐4S龐大的投資門檻后,濫建大型四位一體店,將會處境難堪。他認為,當前中國汽車4S店存在如下弊病:專賣的不專賣,不專賣的也專賣;名不符實的直接銷售;區域代理不細分;從形式到內容都落空的信息反饋;特許授權有軀殼,沒有靈魂。反之,如果做到這5點,中國4S的發展將十分迅速,5年后,4S銷售模式將占主導渠道。
徐憲成特意指出,“吉拉德”銷售模式與4S店是一條軸上的兩個輪子。入世后,進口車的銷售渠道將與國內車銷售渠道合并在一起,汽車營銷環節對于推進汽車市場消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S加吉拉德是入世后中國汽車銷售模式演變的最終趨勢。目前,國外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汽車營銷優勢明顯,中國汽車市場必須加快培養自己的“吉拉德”,亦即既懂汽車技術,又能夠把握政策,又具有高超銷售技巧的汽車營銷人員。培養自己的吉拉德,需要提供的條件就是要有底薪加提成,內部核算“兩單”制,同時還要有與之相應的內部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
今年汽車有五熱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認為,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晴雨表,表現出來的是2002年汽車市場有五熱:
一是購車熱。今年北京新增汽車180000輛,交易額280億元,其中私車有135000臺,占總量的75%,北京有340萬人有汽車駕照,每年還有60萬新領駕照,潛在的購車者還不計其數。
二是建專賣點熱。目前北京已經有各類汽車專賣店133個,遍及北京市的大街小巷,而現在每周都有一撥品牌汽車的考察團來亞運村汽車城考察,要建專賣店,預計明年上半年北京的專賣店將達到200多個,而北京專賣店的價格差不多已達50萬。
三是市場熱。北京目前有各類汽車市場9個,據說北京正在建設的汽車市場還有16個之多,過去汽車市場占地100畝,現在是400畝,還有千畝的。
四是生產熱。北京原來只有吉普車生產,現在有了奔馳和索塔娜,而全國也是一樣,2002年有近百種新車上市,2003年還有30多種新車出籠,老百姓從持幣待購到了持幣等新車。
五是政策熱,今明兩年,北京市有十個汽車相關文件要出臺,政府對汽車的關注越來越多。
購車者還是弱勢消費群體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副主任韓華勝指出,盡管目前一般人說:消費者是上帝,但因為種種歷史的原因,汽車的消費者卻是弱勢消費群體,因為有關汽車銷售和汽車服務的條例目前國家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今年1—3季度,全國有關汽車的投訴有2600多件,1—2季度是1400件,而第3季度就有1200件,上升的幅度幾乎是100%,其中有60%以上是有關汽車質量問題的,而在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關于汽車消費的文件,汽車的問題一般還靠消費者和商家協商,比如:有質量問題的汽車的退還換問題,一般講,銷售了的汽車即使有質量問題,廠家和商家只是更換零配件,還沒有更換整車的,消費者對此很不滿意。明年有關汽車””三包”和與汽車相關的十個規定要出臺,消費者的利益可望得到保障。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