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在排放法規日益嚴格、苛刻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一個由電動汽車構建的未來已經形成了框架。當然,汽車的發展是多元化的,不同車企間通達未來的道路也不盡相同。有的廠家選擇把精力投入到純電動的推廣中,畢竟純電動汽車的結構相對要簡單,性能上的差異幾乎就由四大部件(驅動電機、調速機構、充電機構以及電池組)的差別來決定。加速的快慢取決于驅動電機功率的大小,按照車輛檔次定位選擇便能出效果;續航里程之長短取決于電池組容量之大小,要增加續航里程也很簡單,堆疊電池便可。然而制約純電動技術發展的因素就在這,電池容量增加,續航里程增加,汽車總重量也在增加,行程相同的距離所耗費的電能也相應增加,到后面,更多的電池容量被用來運輸電池本身。也因為這個原因,有的廠家巧妙地運用混動技術(以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居多)來實現技術的過度,電動機加入來輔助內燃機工作,相比傳統汽車確實要高效不少,油耗也相應有明顯下降,更重要的是不用擔心續航問題。然而,絕大多數插電式混動車主,選車的初衷都是為了獲得購車指標,平時并不充電(以上海為例),并不能真正做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其實,還有一種新能源汽車更接近我們的理想的未來,那就是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料電池汽車所用的電力來自車載燃料電池裝置, 而純電動汽車所用的電力來自由電網充電的蓄電池。主流的燃料電池汽車以氫為燃料,通過電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整個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產物的同時能量轉換效率比內燃機要高2-3倍。因此從能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燃料電池汽車才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解決方案,不少國際汽車巨頭對其相當重視,比如推出了Mirai的豐田,推出過Hydrogen 7的寶馬,以及展現了NEXO的現代等。從現代NEXO 超過800km的續航里程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似乎接近完美;可在國內,作為造車新勢力之一的愛馳汽車給出了更高層次的解決方案,直接把續航里程提到了1200km。成立于2017年的愛馳汽車劍走偏鋒,在2018北京車展上亮相了一款超性能級的電動跑車——RG Nathalie。跑車本身直接消耗來自鋰電池的供能。而其同時搭載的甲醇重整制氫技術,則能為氫燃料電池持續提供能量,隨車為鋰電池充電,從而實現超長續航里程。在增加續航能力的手段上,RG Nathalie并沒有簡單的增加電池組或者儲氫罐,而是在車上搭載了一種叫做甲醇重整制氫的裝置。簡單地說是由甲醇與水蒸氣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通過催化劑,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再進入氫發電環節。也就是說,RG Nathalie的電能不僅儲存在鋰電池那里,同時還儲存在氫燃料和甲醇中,所以勻速條件下續航達1200公里,也不是不可能。那么驚人的實力,相比現代NEXO的800km又提升了一個高度,甚至把許多混合動力汽車都甩在了后頭。不僅如此,這臺由Roland Gumpert先生親自操刀的電動跑車還擁有非常驚人的性能,百公里加速時間只需2.5秒,最高時速可達300km/h。并且,RG Nathalie的四個車輪由四個驅動電機獨立驅動,這樣的設計能大大提升車輛過彎的速度極限,說到這,我已經不由地期待這臺性能跑車能在紐伯格林刷出怎樣的成績。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