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的車牌號是:川C,行政級別是:縣,人口約:約100萬人,人口密度為:750人/km,面積約:1333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643200
簡介:【建置沿革】 富順縣原為古代江陽縣治域,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因鹽設縣,劃出富世鹽井及周圍地區,設雒原郡及所轄之富世縣。隋開皇二年(582年),撤郡存縣,隸于瀘州,縣域約15萬公頃。
唐(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富世縣改名為富義縣。五代因之。北
宋(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乾德四年(966年)升富義縣為州級“鹽監”,稱富義監。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趙光義之諱,富義監改名為富順監,富順縣名始由于此。治平元年(1064年)置富順縣主管鹽政稅課。熙寧元年(1068年)廢縣存監。南宋咸淳元年(1266)年,為抵抗蒙古軍隊進攻,富順監治遷于縣南虎頭城(今懷德鎮虎頭寨)。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監王宗義舉城降元。元初(1275年)改富順監為富順安撫使司,由虎頭城遷回原治(今縣城)。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富順安撫使司為富順州。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順州為富順縣,轄隸于下川南道之敘州府。清代因之。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清朝區劃,仍隸于敘州府。民國2年(1913年),廢省改道,以道統縣,富順屬下川南道(次年改稱永寧道)。民國17年(1928年)裁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24年(1935年),民國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區制,富順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瀘州)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2月18日,富順縣人民政府成立,隸于瀘縣專區(后改稱隆昌專區、瀘州專區)。1959年,并入宜賓專區。1983年3月,劃歸自貢市,成為市轄縣。2007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命名為全國“千年古縣”。 【行政區劃】 宋代設戰(詹)井、鄧井等13鎮。明朝每110為1里,全縣編戶91里。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設四鄉八路(縣為四鄉、鄉轄八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頒布保甲制,縣城及八路設保104個。北洋政府時期,改保為團,至民國初年,全縣設團111個。民國23年(1934年),合并111團為68個鄉鎮。民國28年(1939年),劃出自流井為中心的7鄉鎮設立自貢市,全縣行政區劃調整為5區68鄉鎮。1950年,新中國成立后,改4區53鄉為16區212鄉。1955年,精簡調整,全縣設10區、1縣轄鎮、78鄉。1958年,改鄉為人民公社,設8區53公社。次年,劃出10余公社歸自貢市管轄,余7區、43公社、5鎮。1983年,恢復鄉鎮建制。2001年4月,撤區并鎮,全縣轄27鎮、4鄉。2005年7月,自貢市區劃調整,縣域廟壩、牛佛、回龍鎮劃歸大安區管轄,瓦市、仙市鎮劃歸沿灘區管轄。全縣轄22鎮、4鄉。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