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車,先排除國產車,德系車,日系車,再考慮美系車。不可否認,這是中國大多數人選車的愿望。說實話,15萬以內買車我會首先考慮國產車,因為我也是兩輛國產車和兩輛合資車的車主。我從20歲開始就擁有9輛車,很多車型都測試過。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知道國產車的進步和合資品牌的優劣。國產車沒有想象和傳言的那么差,合資品牌也沒有傳說的那么靠譜。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過很多車,從國產車到合資品牌甚至進口車,從低端到高端再到高端車型。15年前合資品牌確實用料厚道,口碑也不錯,而國產車確實質量一般,但用料也不錯,只是工藝一般。我們必須承認過去國產車的缺點和不足,所以今天的國產車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品控嚴格,質量穩定。但是現在電子技術配件太多,故障率還是比較高。不過這些都不是致命的缺點,只是需要更深入細致的優化。除了科技的配置,三款國產車都比較穩定,特別是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奇瑞。都是有自己三大件的廠
商(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與15年前相比,無論是品控還是質量都有了質的飛躍。他們不再是底盤松散,零部件三落后,質量一般的廠商。從手工鈑金到今天的機器組裝,國內一線自主品牌從小作坊成長為今天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當然,如果買的是二線三線自主品牌,質量肯定不如一線自主品牌穩定。畢竟品控沒那么細致,所以之前買了2.3線國產車的車主都會說國產車不好。但是這個國產車不好,它不包括所有國產車,不具有代表性。落后的自主品牌價格便宜,配置豐富,但并不是所有合資品牌都好。就像國產車一樣,合資有好有壞,合資品牌也有一些劣勢。雖然有些看得見的地方會好一些,但有些看不見的地方確實有分布減少的情況。這里就不解釋模型了。拆卸一輛汽車有許多程序。有興趣可以看看。你會發現國產車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合資品牌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現在如果買車,我會首先考慮15萬級別的國產車。20萬的水平不是買國產車,而是要有低性價比。而且20萬這個檔次的國產車并不多,所以國產車買家沖擊5-15萬這個檔次是最好的選擇。只有認清國產車的進步,正視國產車的優缺點,買性價比最高的車型,才能有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關注我,給你看更多不同的車。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