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出自動駕駛新分類觀點
近日,有院士提出了關于自動駕駛的新分類觀點,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至今,按照國際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統一劃分為L0至L5六個等級,這一分類體系清晰展現了人類駕駛參與度的逐漸降低和系統控制能力的增強。不過,院士此次提出的新觀點,為自動駕駛分級帶來了新的思考維度。
L0級應急輔助,也就是完全人工駕駛階段。在這個級別中,系統僅提供瞬時告警或短時輔助,比如碰撞預警。駕駛員必須全程牢牢掌控所有操作,盡管車輛可能配備剎車輔助、盲區監測等輔助保護系統,但主導駕駛的依然是人類。像日常駕駛中,車輛發出的車道偏離警告、盲點監測提示等,都屬于L0級范疇,此時駕駛員對車輛操控擁有絕對主導權。
L1級部分駕駛輔助,系統能夠持續控制單一維度,比如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速,或者車道保持輔助控制方向。駕駛員在這個過程中仍需時刻準備應對各種情況,手腳待命并承擔主要的監控責任。以自適應巡航為例,設定好車速后,車輛能自動保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但駕駛員的注意力絕不能完全從道路上移開。
L2級組合駕駛輔助,車輛實現了橫向與縱向的綜合控制,可同步控制轉向和加減速,例如全速域自適應巡航搭配車道居中功能。不過,駕駛員要持續觀察路況,手放在方向盤上隨時準備接管。目前不少量產車型都處于這一級別,像特斯拉的Autopilot就具備類似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駕駛員負擔,但駕駛員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高速公路等限定場景中,系統可完成全部動態駕駛操作。駕駛員在這一階段允許轉移部分注意力,但當系統請求接管時,通常需要在10秒內做出響應。奔馳的Drive Pilot就向這一級別邁進,讓駕駛員在特定場景下能稍作放松,但仍需保持警覺。
L4級高度自動駕駛,在特定的設計運行域內,如固定園區或特定城市道路,車輛能完全自主行駛且無需人類實時監控,不過依然保留方向盤等接管接口。一些園區內運行的自動駕駛車輛,以及部分城市道路上測試運營的Robotaxi,都體現了L4級的特點。
L5級完全自動駕駛則是終極目標,在無設計運行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車輛完全移除人類駕駛裝置,能夠應對極端天氣、無標線道路等復雜場景,真正實現徹底無人化。目前這一級別仍處于研發驗證期。
院士提出的新分類觀點,或許會在現有分級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各等級的標準,或者從新的技術指標、應用場景等方面重新定義自動駕駛分級。這對于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應用落地意義重大,不僅有助于行業更加清晰地界定技術水平,也為相關法規的完善和市場推廣提供新的思路。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