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呼吁:加速構建半導體自主供應鏈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構建自主供應鏈的呼聲愈發強烈。
2024 年底,美國再次升級對華半導體管制,140 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實體受影響,涵蓋制造設備、軟件等多個領域。這一“卡脖子”危機,讓中國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化投入刻不容緩。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四大協會聯合發聲,呼吁企業謹慎采購美國芯片,指出其安全性不再可靠。在此背景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從核心設備逐步拓展到配套軟硬件,標簽打印系統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環節,也走向了戰略核心位置。
國外打印軟件存在數據安全隱患。2024 年多家晶圓廠發現,使用歐美標簽系統時,工藝參數和產能數據可能通過云端同步外流,生產關鍵數據有泄露風險,因此采用本地或國內云服務迫在眉睫。同時,全球主流標簽打印機品牌的驅動軟件多依賴美國技術授權,未來管制若再升級,中國半導體企業將面臨打印機驅動停更、軟件服務中斷的問題,國產替代成為保障可持續生產的關鍵。此外,半導體標簽有防靜電、高精度條碼等嚴苛要求,國際通用軟件往往缺乏針對性優化和本土技術支持,而本土供應商能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務。
除了標簽打印系統,半導體機器人領域也有突破。新時達旗下眾為興推出自研半導體機器人系列產品,建成行業首家 Class 1 級潔凈室,實現全流程國產化閉環。其半導體機器人達到 ISO Class 2 級潔凈標準,通過多項認證,核心性能指標先進。新時達自主研發的驅控一體控制器,實現運動控制與伺服驅動高度融合,定位精度高達±0.05 mm,滿足晶圓級搬運要求。眾為興的半導體機器人已在中芯國際、杭州富芯等生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在比亞迪等客戶的封測與設備制造環節,成為國產化替代方案的重要選擇。
華潤微董事長何小龍在“2025 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上表示,在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行業前景廣闊。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建立半導體自主供應鏈意義重大,半導體關乎經濟增長、國防安全和產業升級,必須打破壟斷,實現全鏈條自主可控。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增長極之一,擁有超萬家產業鏈公司,形成強大的集群效應。
半導體自主供應鏈的構建,關乎國家科技安全與核心競爭力。從軟件到硬件,從機器人到產業集群,各方都在發力,加速推進半導體自主供應鏈的早日建成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