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董事長談電車安全與隱藏式門把手
10月30日消息,在汽車行業不斷追求創新的當下,深藍董事長就電車安全與隱藏式門把手這一熱門話題發表了深刻見解。
隱藏式門把手曾是汽車行業追求科技感與創新的標志。它能讓車身更顯簡潔平滑,有效降低風阻,提升電車續航能力,因此在新能源時代迅速風靡。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其背后隱藏的安全隱患逐漸浮出水面。
從技術層面分析,隱藏式門把手存在三重安全隱患。其一為電力依賴風險,汽車作為復雜電子系統,門把手正常工作依賴多個子系統協調,任何環節故障都可能致其失靈。嚴重碰撞導致斷電時,門把手無法彈出的風險大增。其二是認知風險,緊急情況下,駕乘與救援人員本能是尋找明顯外部操作部件,隱藏式設計增加了認知負荷,模擬緊急情況測試顯示,隱藏式門把手開啟時間明顯長于傳統門把手。其三是機械復雜性風險,相比基于簡單杠桿原理、結構可靠的傳統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因增加電機、傳感器等部件,系統復雜度提升,故障概率也相應提高。
回顧過往,多起事故為隱藏式門把手的安全隱患敲響警鐘。2024年4月,山西運城一輛電動汽車追尾后起火,電路中斷致使電動門把手失效,延誤救援時機;廣西貴港等地的碰撞事故中,隱藏式門把手同樣在關鍵時刻“失靈”,讓生命通道受阻。北方冬季,門把手凍結問題也較為突出,維修成本大幅增加。
面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已出手干預。2025年9月24日,《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新規直指痛點,明確了多項細則。要求每個車門配置機械式內外把手,保障事故后車門能正常開啟;規定車門外把手需留有充足手部操作空間;還強調車內機械式把手要易于識別。
深藍董事長表示,電車安全至關重要,車企在追求創新設計時,絕不能忽視安全底線。隱藏式門把手的創新方向值得肯定,但必須在安全與創新間找到平衡。未來,車企應嚴格遵循相關標準,不斷優化設計,讓汽車既具備科技魅力,又能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