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節車社】3月28日晚間,在深圳龍華區某小區的小鵬G3自燃事件,相信不少人已經有所耳聞,官方也快速回應稱,將全力配合相關部門對事故進行深度分析,并積極與客戶協商后續相關事宜。

無論如何,這是對小鵬品牌再一次的安全性質疑打擊,且事件發生節點對小鵬來說非常尷尬,畢竟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小鵬汽車以全年9.8萬輛的成績,完成了新勢力品牌銷量登頂,而銷量均價也已經攀升至25萬元左右,盡管低于蔚來和理想,但小鵬汽車在2021年可謂銷量、品牌齊上揚,表現堪稱出色。

相信這次自燃事故,無論調查結果如何,對小鵬汽車來說都會造成難以消除的惡劣影響,而且,這是2019年12月份以來,小鵬旗下車型發生的第五起自燃事件,其中單是G3車型,就發生了四次之多。

2019年12月份,廣州一輛小鵬G3發生自燃事故,隨后小鵬官方稱自燃說法并不屬實。2020年8月份,一輛停放著的小鵬G3再次發生自燃,小鵬官方在調查后回應稱,是因為電池箱底部受損導致事故的發生。而去年4月份,同樣在廣州,一輛小鵬G3在充電過程中再次發生自燃事故。


自從新能源車進入市場,每年都會發生幾起自燃事故,除了小鵬之外,特斯拉、比亞迪等品牌均有類似情況發生。由于發生自燃事故的車型中,搭載三元鋰電池的車型占比較高,不少人懷疑是因為三元鋰電池的穩定性不佳,至少不如磷酸鐵鋰電池。

在2018年時,工信部也明確表示,出于對動力電池安全性問題的考慮,暫停了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此舉更是將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討論推上高峰。
那么,從理論上看,三元鋰電池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隱患?

三元鋰電池是指使用鎳鈷錳酸鋰作為正極材料,石墨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或是錳酸鋰電池,三元鋰電池擁有能量密度高,充電效率高,低溫放電性和循環性能好等諸多優點,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定位高端的純電車型采用三元鋰電池的原因。

但三元鋰電池中的三元材料,會在200℃時發生分解,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并釋放出氧原子,在遇到可燃性的電解液、碳材料后容易發生自燃,熱穩定性較差。

相對來說,磷酸鐵鋰電池不易發生熱解,可以堅持到700-800℃,而且不會分解出氧分子,安全性確實要高出很多。

當然,為提升三元材料鋰電池安全性,車企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強化電池管理系統和冷卻系統,并加強外護板的防護能力,基礎安全性能在國家標準范圍內,是可以滿足安全需求的。
文/汽節車社 蔣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