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汽車市場,話題往往集中在智能駕駛、續航里程、價格體系等維度,消費者對「安全」這一基礎屬性的感知反而被稀釋。但騰勢N9在210km/h完成魚鉤測試的新聞,卻讓「安全」一夜之間成為焦點。這背后,既是工程技術的突破,也是一次精準的破圈傳播。

魚鉤測試向來被視作防側翻的終極考核,多數車企滿足于50-70Km/h的速度通過標準。騰勢N9卻把難度直接拉到210km/h,用一個極具沖擊力的數據刷新認知。盡管質疑聲覺得,現實中無人會在如此速度下急打方向,但傳播的關鍵不在于用戶是否會實際遇到,而在于「看起來足夠極限」。在消費者心中,這樣的紀錄會形成強烈的安全背書,就像智能手機的防水認證——沒人會天天泡水,但「能防」的標簽本身就是信任。

從傳播視角看,騰勢N9用一個簡單、直觀且易于擴散的事件,為自身找到了差異化的表達。相比冰冷的被動安全參數,210km/h魚鉤測試的畫面與數據更易被媒體報道和社交網絡轉發。它把安全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特質,轉化為能直擊感官的故事。這種敘事方式打破了安全賣點傳播的沉悶,騰勢用實力鑄起安全堡壘,讓品牌在續航、智駕之外找到了一塊新的認知領地。
更深層的意義在于,這種破圈傳播為行業提供了另一種競爭路徑。智能和續航的卷法很容易陷入同質化,而安全的極限挑戰則能構建新的差異化標簽。騰勢N9的做法,實際上是在告訴行業:安全也可以是性感的賣點,也可以成為社交媒體的爆點。
因此,與其質疑這場測試的現實意義,不如看到它的傳播價值。210km/h魚鉤測試不僅是一次工程極限的展示,更是一種巧妙的市場溝通。它讓「安全」重新成為消費者熱議的關鍵詞,而這或許正是騰勢N9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