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車申報目錄中,大眾安徽旗下第二款車型“與眾07”赫然在列。
大眾安徽,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轉型標桿,正面臨著嚴峻的市場考驗。作為大眾汽車在華電動化戰略的關鍵棋子,大眾安徽旗下的與眾06卻未能展現出應有的市場吸引力,銷量表現令人失望。盡管頂著金標大眾的光環,與眾06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中卻迅速敗下陣來。據市場觀察,與眾06上市后市場反應冷淡,甚至一度采取降價措施試圖提振銷量,但依然未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這種低迷的表現與大眾汽車集團早期對安徽基地的高調宣傳形成鮮明對比。產品競爭力明顯不足。行業分析指出,與眾06無論是在續航里程還是智能化方面,都難以與比亞迪、吉利銀河、長安深藍等品牌的主流車型相抗衡。在極度內卷的新能源市場,產品力的絲毫短板都會被無限放大,而與眾06顯然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優勢。在此基礎上,大眾安徽推出了旗下第二款車型與眾07。
從申報圖來看,與眾07延續了與眾家族的“破風”設計語言。前臉采用貫穿式燈帶連接兩側狹長大燈,配合下方黑色通風口裝飾,營造出不錯的運動感。車側線條流暢,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尾部則配備了貫穿式尾燈,且品牌Logo具備發光功能,提升了夜間辨識度。內飾上面暫時沒有詳細的圖片曝光,不過小編覺得大概率也會采用家族式的設計風格。但從外觀的照片能看出,座椅可能會采用一體式的運動座椅。
車身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4853/1852/1566mm,軸距達到2826mm。相比與眾06車長增加190mm,軸距增加60mm,從數據上看,這確實比與眾06有了明顯進步。令人失望的是,與眾07申報的單電機版本最大功率僅為170千瓦,這一參數與銷量低迷的與眾06完全一致。在競爭對手不斷刷新性能指標的當下,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動力配置難以引發市場熱情。官方宣稱,與眾07將基于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打造,在智能化方面相比與眾06會有較大提升。但有業內專家指出,大眾汽車在智能座艙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方面的本土化進程一直較為緩慢,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大眾安徽試圖通過金標大眾來樹立高端形象,但市場并不認可。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指出:“在新能源賽道,傳統燃油車的品牌優勢正在被瓦解。消費者更看重的是產品的智能化和電動化實際表現,而非過去的品牌光環。”據業內預測,與眾07的定價可能落在22-28萬元區間。這一價格區間已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紅海市場。
特斯拉Model Y等強勁對手已在20多萬價格區間深耕多時,品牌認知度處于劣勢的與眾07很難找到生存空間。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更加理性,他們對于技術路線、電池性能、智能配置有著清晰的判斷標準。大眾安徽的產品在這些核心維度上未能展現出領先優勢,導致即使有大眾品牌背書,也難以打動日益挑剔的消費者。
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轉型整體乏力,這直接影響了大眾安徽的發展前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產品推出節奏緩慢。在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以“月”為單位更新產品的同時,大眾安徽的車型研發仍然遵循傳統的汽車行業節奏。與眾07從概念到量產的時間跨度,足以讓國內競爭對手推出兩代產品。
2.本土化不足。雖然大眾安徽強調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但在核心的三電系統和智能駕駛技術方面,仍然受限于大眾集團的全球統一標準。這種“全球標準”與“本地需求”之間的沖突,導致其產品難以完全貼合中國消費者的期待。
3.銷售網絡薄弱。與傳統的大眾合資企業相比,大眾安徽的渠道建設明顯滯后。
在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已將銷售網絡覆蓋到三四線城市的背景下,大眾安徽的銷售渠道仍主要集中在少數一線城市,極大地限制了其市場覆蓋面。
主編點評
市場不會因為一個品牌曾經的輝煌而給予它特殊照顧,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起跑線早已重新劃定。大眾安徽背靠大眾集團數十年的造車經驗,卻未能在新能源時代展現出應有的敏銳與創新。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當對手們在沖刺時,大眾安徽還在邁著四方步前進。”這樣的步伐,如何能跟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化速度?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