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銷量王 別克英朗對比上汽大眾朗逸
2021年即將成為過去??v觀緊湊型車銷量榜,毫無疑問領跑者是大眾朗逸(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前11個月累計銷量近34萬輛。別克Hideo作為黑馬的實力不容小覷。今年8、9月份曾一度榮登銷量榜首,連續4個月月銷量突破3萬臺。雖然前11個月總銷量為25萬輛,排名第三,年內沒有翻盤的希望,但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年,Hideo和LaVida之間的大戰將愈演愈烈。
這次的比較很公平。兩位選手實力和價格相當,都是13.69萬元。分別是英朗2015款15N自動豪華型和朗逸2015款1.6L自動舒適版,300回合大戰不可避免。而且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兩款車在配置或者設計上都有一些差異,讓人在選擇的時候相當的迷惑。
對比參數不難發現,英朗除了車身長度外,尺寸都比朗逸略大,但與實車差異不明顯,兩車尺寸幾乎相同。英朗有6種車身顏色,朗逸有7種,但優雅的金色是可選的,價格是1000元。
朗逸 2015款 1.6L 自動舒適版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13.69萬英朗 2015款 15N 自動豪華型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廠商指導價13.69萬從用戶體驗來看,我更喜歡英朗的后視鏡,車身兩側視野更好。相比之下,朗逸的后視鏡橫向寬度有些不足,但這只是主要因素之一,后視鏡與駕駛員的距離也會有影響。還有一點令人困惑。朗逸的后視鏡集成了轉向燈,視覺效果更加美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銷量榜比較高的車型在外觀上大多都是走在路中間,家族式的設計被廣泛采用,尤其是大眾品牌的車型。當你看一輛車的時候,你幾乎可以知道這個品牌的車是什么樣子的,標新立異的幾率比中彩票的幾率要低。按照這個邏輯,英朗和朗逸在外觀上沒什么好談的,但我覺得英朗憑借那些遠近光的氙氣大燈,在外觀配置上更勝一籌。
車內配置各有特色其實這兩款車的內飾設計沒有太多亮點可談。都是家族式的設計,沒什么好期待的,所以重點在配置上。這兩款車型銷量之所以能達到金字塔頂端的高度,是因為在配置安排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國內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總的來說,英朗的舒適性配置更豐富,多媒體系統功能更豐富,后排出風口自動恒溫空調節,而朗逸則有巡航控制、側氣囊等兩項含金量較高的配置,細節方面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四窗一鍵升降功能和按鍵遙控車窗功能。兩款車都有自己的側重點。讓我們在這個鏈接中稱之為平局。在下一頁,我們將在空中比較這兩款車的性能。
乘坐/儲物空間對比對于家用車來說,乘坐空房間絕對是用戶最關心的,甚至是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這兩款車型的表現如何?
從主觀乘坐體驗來看,英朗的座椅比朗逸好一點,就差一點點。英朗的駕駛座有6向手動調節功能,而朗逸多了一個腰部調節,功能性更強。但也有壞消息。朗逸的靠背調節還是旋鈕式的,使用起來確實不方便。
兩車的尾部配置又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英朗有獨立的后排空出風口,對提高舒適性很有幫助,但只配備了兩個頭枕,沒有后排中央扶手。而朗逸則配備了三個頭枕,后排中央扶手有兩個杯架,儲物間多空但沒有空出風口。兩車均配備三點式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接口。
經過對比,兩車的乘坐空房間處于同一水平,身高176cm的體驗者前后排可以有足夠的空房間,同時乘坐4個乘客空房間已經相當足夠了。但是如果要坐五個人的話,朗逸在后排的表現就不如英朗了。后排地板抬高的很高,你的腳在上面無法擺正,舒適度會打折扣。
儲物間空方面,朗逸的表現比英朗更好,主要表現在車門的儲物格空更大,后排中央扶手多了兩個杯架,儲物間空更多。
后備箱空隔層方面,朗逸的深度和高度都比英朗更好,顯然放下20寸、24寸和28寸行李箱后,朗逸的余量更大。如果是家庭旅行,你肯定需要一個大空房間的行李箱。
英朗駕駛感受更出色比較兩輛汽車的動力系統很有趣。英朗的發動機排量雖然比朗逸小,但功率更高,有自動啟停功能,而朗逸在扭矩上更優越,更注重低扭矩性能。兩車發動機均匹配6速自動手動變速箱。朗逸有運動模式,英朗沒有,但后者有ECO節油駕駛提醒功能。此外,兩款車都配備了車身穩定系統和上坡輔助等主動安全系統。
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英朗和朗逸都是家用車的角色。對比極限或者控制不是沒有意義或者沒有必要,但我不認為這兩個是用戶最關心的。來說說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比如動力性能。大位移強動力的規律暫時不適用。英朗的1.5L排量比朗逸的1.6L排量更強大。英朗發動機參數較高,這在前面已經提到,但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變速箱的傳動比設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英朗變速箱的傳動比比較密集,加速比較快。可以看到的是,英朗的發動機在低速時轉速更高。基于以上兩個主要原因,英朗在市區行駛時的加速感或動態響應速度要優于朗逸。但縱觀一切的兩面,英朗的設定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發動機噪音比朗逸更明顯。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原因外,還有次要原因,即油門調節和換擋邏輯設定。假設英朗的油門靈敏度為0,那么朗逸的正常模式為-1,運動模式為+1。0是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級別。從踩油門到車輛加速,幾乎是同步的。人車步調一致,駕駛體驗愉悅。
在朗逸的正常模式下,油門響應會慢一點,日常駕駛還是可以忍受的。如果你不著急,你不會覺得很強。但是如果是不耐煩的用戶,或者駕駛風格是反復踩油門的類型,就會讓人焦慮,必須馬上切換到運動模式。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出汗的時候,干了一瓶凍可樂,立馬就覺得渾身充滿了能量。
運動模式帶來兩個變化,油門響應速度加快,油門有“粘腳”的感覺,人車步伐終于默契。另一個變化是變速箱換擋時機延遲,增加了發動機轉速,動力性能自然更好。在運動模式上,朗逸,力量的主觀感受超越了英朗。但問題是,這種打雞血的模式真的適合日常使用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除非你不在乎油耗和發動機噪音。
方向盤的手感差異也很容易被大家感受到。我覺得朗逸的真皮方向盤靜態的時候手感更好,動態的時候就虛幻了,甚至有點像游戲主機的模擬方向盤,幾乎沒有反饋。我不太喜歡這種感覺。英朗的表現正好相反。塑料方向盤雖然有點滑,但轉向時的力反饋更有駕駛感,是人與車之間重要的溝通方式。如果我選擇一個,我會在這一點上選擇英朗。
減振性能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走在爛路上,朗逸的表現和我認識的歐洲車有點不一樣。).底盤感覺很薄,甚至有些震動直接傳遞給乘客,讓人感覺有些顛簸。試試英朗,再走同樣的路,你得到的“感覺”是公平的。英朗的表現比朗逸好。傳遞到車身的振動更輕更柔和,顛簸感不太明顯。
當我沿著一條糟糕的路走的時候,我發現了另一件事。身體感受到的震動比朗逸多,但耳朵聽到的“震動”比英朗多,或者朗逸的聲音低了一點,所以聽起來更“甜”一點。那么問題來了。基于這個現象,我能說朗逸的隔音處理比英朗好嗎?
加速/制動/油耗測試●加速試驗:
從試駕的主觀感受來看,我們認為英朗會比朗逸加速快一點,但是主觀感受不能準確,還是要用數據來驗證才能有說服力。兩款車都配備了傳統的6速自動變速箱,變速箱保護不明顯,所以都可以在2500轉左右起步。但是,以這個速度起步,兩車前輪都會打滑。為了避免動力損失,起步速度要稍微降低,輪胎一響車就出去,這樣起步會更快。此外,朗逸的車身穩定系統無法關閉。好在起步打滑不嚴重,否則會影響加速性能。英朗可以關閉車身穩定系統,所以起步速度要用手控制。
一檔末,朗逸約40公里/小時,英朗慢一點。二檔末,朗逸已經超過70公里/小時,而英朗僅接近60公里/小時,可見兩個變速箱的傳動比設置不同,英朗傳動比密集,加速更快。最終兩車在三檔都突破了100。英朗實測加速度為11.33秒,朗逸為12.32秒,相差約1秒。反映在日常駕駛中,這種差異還是很容易感受到的,也驗證了我們之前的主觀感受。
●制動測試:
在全力剎車時,朗逸的硬派懸架調節將發揮其優勢。重心前移略小于英朗,身體姿勢更穩定。如果重心大幅度前移,后輪的抓地力會下降,最終會影響制動性能。最終實測結果英朗39.47米,朗逸38.25米,相差1米多。朗逸的表現已經達到了優秀的水平,而英朗則是合格的水平。
●油耗測試:
在油耗測試中,英朗的ECO-節油駕駛提醒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引導駕駛員養車、節能。但本質上,這兩款車都沒有節能模式,所以在油耗測試中我們都是D擋駕駛。兩款車的變速箱都是六擋,都是傳統的自動變速箱,還算公平。兩款車的發動機都可以使用92號汽油。
英朗最終距離161.5公里,平均時速29公里/小時,油耗11L,實測油耗6.8L/100公里,略高于行車電腦顯示的6.3L/100公里。朗逸的續航里程為161.9公里,油耗為12.83升,實測油耗為7.9L/100公里,也略高于行車電腦顯示的7.3L/100公里。對比緊湊型車8.5L/100km的參考值,兩款車表現都不錯,但如果將兩款車進行對比,1.1L/100km的差距其實并不小。
■總結:
英朗和朗逸是消費者的老熟人。他們在街上隨處可見,也許還有幾個朋友在開車。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家庭用車的理想選擇。英朗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比朗逸更有設計感。中控大屏和后排出風口都是能讓消費者覺得有面子的配置,非常討巧。
穩居銷量榜首的朗逸也不是吃素的。雖然她經常因娃娃臉被批評,但這對她沒有影響。對于消費者的喜好,朗逸有不同的看法。英朗1.5L車型沒有配備側氣囊,而朗逸1.6L車型配備了高端車型,可以吸引更多注重安全配置的消費者。另外,四窗一鍵升降和按鍵遙控開/關窗戶的功能都是很小的功能,但注重細節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對于家用車,我個人比較在意兩個方面,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這種滑板車駕駛和乘坐都很舒適。在這一點上,兩款車的表現都差不多。雖然風格和口味有點不同,但都是可以接受的類型。如果兩輛車只能選一輛,我覺得英朗的動力表現更符合我的口味。如果按照這些年來計算,或許英朗的油耗成本可能會比朗逸低一些,但對于你的汽車壽命來說,這個差價其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回到原點,這兩款車怎么選?其實英朗和朗逸的綜合實力相當,沒有誰有絕對的優勢。就像前面提到的比喻,一個像文科生,一個像理科生。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選擇什么?這取決于你的需要。
相關車型參數配置>>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