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全新QX50怎么樣及全新QX50的性能如何
第一臺可變壓縮比發動機,使用上有什么區別?
雖然與上一代車型相比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外觀內飾還是在近兩年英倫和菲尼迪使用的家族式設計之內,在視覺效果上沒有大文章。然而,作為全球首款搭載可變壓縮比發動機的量產車,QX50在上市前本身就完全是話題性的。因為這雖然不是一個過于前沿的黑科技,但是研究了20年,也不局限于英國和菲尼迪,重點是“量產”。英國和菲尼迪首先將其普及,并裝備在目前的美版日產天籟(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上。
它的核心特征自然是可變的。發動機可以根據不同的行駛要求改變曲軸行程,通過控制手柄改變連接機構的角度,使壓縮比在8:1到14:1之間變化,模擬阿特金森循環和常規奧拓(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循環,分別在不同工況下切換。也就是說,理論上它讓發動機在需要經濟性的時候省油,在需要性能的時候有動力,這樣發動機的特性就不再是固定的了。因此,動機的表現自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根據四驅和兩驅車型,新QX50也分為高低功率兩個版本,272馬力和245馬力,峰值扭矩380Nm,匹配日產X-Tronic CVT變速箱,模擬八速。一上手,“輕”就是一個字。無論是油門、剎車還是轉向手感,都很輕。相比老款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略重的腳感,有明顯的現代調教感。這款傳動比更高的CVT在保證動力輸出平順的同時,對油門的響應也比原來更快。雖然比AT變速箱慢,但比原來的7AT聰明多了。
QX50也很理解我們,在儀表盤上專門設置了一個頁面,實時顯示發動機當前的壓縮比。除了不斷關注混合動力汽車上的功率表,車云細菌是另一個不能不經常看的儀器。在行駛過程中,指針會隨時在“動力”和“節能”之間無休止地變化,分別對應不同的壓縮比。還有人懷疑壓縮比變化過程中對動力會不會有什么影響。這個不用擔心,你唯一能感覺到的就是渦輪參與到了已經察覺不到的變化中。
除了可變壓縮比,這款發動機還配備了雙噴油器,集成了缸內直噴和歧管噴射兩種噴射形式,以及電控渦輪減壓閥等最新技術。經過20年的研發,發動機的含金量不低。雖然理論上可以做到同等油耗上動力更足,或者同等性能上更省油,但是實際使用后我們發現燃油經濟性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后驅變前驅,全新的平臺帶來定位的轉變。
全新QX50由之前的垂直后驅平臺改為現在的水平前驅平臺。它是一個不同于日產緊湊型CMF和大D平臺的全新平臺,內部代號為P71A。其前懸掛也由原來的雙叉臂改為麥弗遜式,后多連桿懸掛形成新的底盤結構。
這款更主流的底盤比我們想象的更緊湊,比上一代硬朗很多,配合255/45/20英寸的輪胎尺寸,路感會更清晰的傳遞到車上。但其實從動力總成裝備來看,英倫和菲尼迪并沒有打算將其完全打造成一款運動型SUV,只是底盤調教相對不那么舒適。好在它面對顛簸的時候,減震基本不慢,比較整體,有彈性。
說到這,估計很多人會把后驅當成一個妥協市場的壞消息,但是無論從機械結構布局、維護成本、車內空間利用等方面來說,當今市場上前驅相比后驅的優勢還是大于劣勢的,這一點也是經過市場檢驗的。更重要的是,這體現了QX50在英倫和菲尼迪的定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前驅無疑更適合這個未來的發展方向。
比如全新QX50的圍長為469319031679mm,軸距為2798mm,實際上比上一代略短,但更寬更高。但正是因為駕駛形式的改變和車內空間新平臺的布局設計,使得坐在后排有了更多的空間,座椅靠背的角度可以調節。不過中央突起雖然還存在,但也比原來低了很多。儲物空間唯一明顯不足的是1139L的后備箱。
車內還是比較短板的。雖然電子排擋手柄和各種皮質皮草翻木包提升了不少豪華感,但沿用至今的雙屏互動在功能和設計上略顯薄弱,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且這款圣托里尼內飾套裝,由單寧相近的白色和棕色組成,細節上還算不錯,但是幾種顏色放在一起,稍微復雜的線條搭配在一起,效果一般。所以如果英國和菲尼迪在室內設計上多下點功夫,會更有吸引力。
車云摘要
回顧整體來看,全新QX50的目標其實很明確,就像Q50L的角色一樣,作為SUV產品線的一線主力來進攻氣勢。很明顯,菲尼迪希望通過將QX50定位為大功率后輪驅動轉向經濟實用的前輪驅動來改變市場小眾,這也是被迫放棄其獨特性。在產品力上,由于定位的改變和黑科技的發動機加持,全新QX50的競爭力遠強于以往。至于能不能在二線豪華品牌發揮優勢,就看以后市場的考驗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