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開車時空調應該使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夏天開車時空調內循環和外循環需根據不同場景靈活選用。內循環能使車內空氣在密閉環境中流通,利于冷空氣再利用,可讓車內溫度迅速降低,在需要快速降溫或車外空氣質量差時使用,比如剛上車或堵車時。外循環能實現汽車內外空氣流通,可保持空氣清新,當車內溫度合適、室外環境較好時,就適合開外循環,像在高速行駛時。二者交替,舒適、省油又健康 。
當你的愛車在戶外經歷長時間暴曬后,上車伊始,應先打開外循環進行通風散熱。與此同時,將車窗和天窗一并打開,這樣能加快熱量散發,持續3 - 5分鐘,待車內溫度基本與外界平衡后,再關閉車窗,開啟制冷功能,隨后切換為內循環模式。如此操作,既能快速排出車內積聚的熱氣,又能借助內循環實現快速降溫。而要是你的車停放在地庫或者陰涼之處,上車后直接開啟內循環,能夠讓車內更快地涼爽下來。
在日常行車過程中,堵車的情況時常發生。此時,務必開啟內循環,因為在擁堵路段,車輛密集,尾氣排放量大,開外循環很容易使車內人員吸入車外的尾氣,影響健康。當車輛在市區正常行駛,若遇到前車尾氣刺鼻難聞或者旁邊有垃圾車經過時,也要及時切換至內循環,避免污濁空氣進入車內。
當車內溫度降下來之后,繼續使用內循環模式有助于節省燃油。但內循環不宜長時間持續開啟,大約半小時左右,就應該切換為外循環模式。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內循環會使車內空氣無法與外界交換,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升高,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久了,容易感到不適。切換到外循環后,車內外空氣得以交換,能保持空氣的清新。
要是你需要長時間開車跑高速,建議每隔一小時切換5 - 10分鐘的外循環。高速行駛時,車內空間相對封閉,長時間使用內循環,車內氧氣含量會逐漸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容易導致駕駛員頭暈犯困,影響行車安全。通過適時切換外循環,能保證車內有充足的含氧量,讓駕駛員時刻保持清醒。
總之,夏天開車使用空調時,內循環和外循環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優勢。我們要根據車輛所處的環境、行駛狀態以及車內人員的實際感受等多種因素,靈活、合理地交替使用這兩種模式,這樣才能在享受舒適駕駛環境的同時,保障車內空氣質量,還能達到一定的省油效果,讓我們的夏日行車之旅更加愜意。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東風本田S7推一口價19.99萬元起 已購用戶可保值補差價
- 2售47.9-67.9萬元 全新沃爾沃XC90正式上市
- 3廣汽本田P7上市 售價19.99萬元 搭載ADS自適應電磁減震系統
- 4榮威D6完成安全極限測試 將于上海車展上市 續航最高520km
- 5延續獵裝美學/20.29萬起售 極氪007GT正式上市
- 6朗逸Pro申報圖曝光 家族全新設計/1.5T發動機
- 2售47.9-67.9萬元 全新沃爾沃XC90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