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奔馳新B級 國產車型或售25萬左右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奔馳B級屬于奔馳家族中最年輕的車種,現售的奔馳B級就屬于它的第一代車型,并且從2005年誕生到現在,也不過6年時間。按照奔馳車型的換代周期來看,奔馳B級并沒有到“必須換代”的地步。然而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奔馳依然如預期的那樣全球首發第二代奔馳B級。如此短周期換代的奔馳B級是否只是改改樣子?它離我們是否還很遙遠?所有這些,都將是本文內容的重點。
由內而外1:平臺升級最值得關注
對于第二代奔馳B級,我們不想按照常規的套路從外觀說起,因為它內在的改變,才是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因此對于第二代奔馳B級的解讀,我們將采取“由內而外”的方式。
現款奔馳B級雖然誕生時間較晚,但平臺卻不夠新——它是以奔馳A級為基礎,通過擴展尺寸和軸距而來的。定位介于兩廂轎車與MPV之間,注重空間的拓展性和實用性。因此如果從“A級平臺”的角度看,奔馳B級現在進行換代,完全合理。
在國內,現款奔馳B級的定位為“豪華運動旅行車”。這個名字中的“豪華”和“旅行車”都說得過去,唯有這個“運動”二字,顯得有些名不副實。現款奔馳B級在設計上并未追求運動性,它采用的縱臂扭轉梁后懸掛顯然是為空間拓展而生的。所搭載的2.0L發動機依然采用每缸2氣門的結構,搭配的CVT變速器也注重的是舒適、平順和經濟性。所有這些核心的內在部分,都與“運動”無關。
第二代奔馳B級采用了全新的MFA(Mercedes Frontwheel Architecture)平臺。從車身設計的角度看,第二代奔馳B級將不再采用三明治結構,而是采用最主流的單片式車身構架。這意味著新一代奔馳B級在性能上也將回歸主流(更接近于轎車,而非MPV)。例如新B級的車身重心就降低了30mm,風阻系數也隨之降低到0.26的驚人水平。更為關鍵的是,第二代奔馳B級的后懸掛也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它采用了復雜的多連桿懸掛系統,并且配備了粗壯的鋁制副車架。結構的升級,再配合奔馳老道的調校,第二代奔馳B級在底盤的綜合性能上有一定提高。就底盤而言,第二代奔馳B級,完全對得起“運動”這二字。
由內而外2:新動力總成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更具吸引力
雖說平臺的升級對于一款車來說較為重要,但對于大多數喜歡奔馳B級的消費者來說,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在于其動力系統的升級。
新奔馳B級
現款奔馳B級的動力技術前面已經說到過,它的實際表現,頂多也只能用“夠用”來形容。雖說目前的奔馳B級車主,沒有太多會是真正的“運動愛好者”,但花30多萬買車,卻總會遇到“超車不給力”的尷尬,多少還是讓人感覺有些遺憾。這種遺憾,在第二代奔馳B級身上,將不復存在。
| 2012款奔馳B級 B180 | 2012款奔馳B級 B200 | 現款奔馳 B200 | ||
發動機 | 1.6T | 1.6T | 2.0L | ||
最大功率 | 90kW | 115kW | 100kW/5500rpm | ||
最大扭矩 | 200N.m | 250N.m | 185N.m/3500-4000rpm | ||
變速箱 | 7速雙離合變速箱 | 7速雙離合變速箱 | CVT | ||
|
如人們預期的那樣,第二代奔馳B級的汽油版將全面換裝1.6T發動機。這款代號為M270的發動機采用了奔馳第三代的缸內直噴技術,根據增壓值的不同,共分為兩個版本。其中奔馳B180采用的低功率版本,將擁有90kW的最大功率和200N.m的最大扭矩,相比現款的B200,雖功率略遜(現款100kW),但扭矩具有明顯優勢(現款185N.m)。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奔馳B級的變速器將采用7速雙離合變速器,這是DCT變速器首次在低排量的奔馳車型上采用,它所帶來的動力傳遞的直接與高效率,同樣也是現款CVT不可比的。兩相組合之下,第二代奔馳B180動力強于現款的B200將不存在任何懸念。如果覺得這樣的提升仍不給力,第二代奔馳B級還有更強大的B200可供選擇,不僅功率增加到115kW,扭矩更是提升到250N.m,這個數據,已經與大眾的1.8TSI發動機基本相當了。再加上同樣搭載的7速雙離合變速器,所帶來的加速力也足以讓這款“豪華運動旅行車”更加名副其實。
由內而外3:內在設計理念變化,并未影響車型定位
平臺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是不是意味著第二代奔馳B級在定位上和現款相比也有著本質性的變化呢?喜歡現款奔馳B級設計風格的網友不必擔心,奔馳并沒有打算像傳說中的新一代A級那樣,改變奔馳B級“旅行車”的設計定位。
從尺寸來看,第二代奔馳B級的長寬高為4359/1786/1557mm,長度相比老款增加86mm,寬度微增9mm,高度則降低了36mm。變長、變寬卻變矮,這似乎是在往常規的兩廂轎車靠攏,而不像是家用MPV的做法。不過注意這個數據,1557mm的高度,與家用兩廂車比起來,這個“海拔”依然是相當可觀的。從法蘭克福上的展車看上去,它的整體比例,依然是與現款類似,即介于兩廂家轎和緊湊型MPV之間。換句話說,比家用MPV更像轎車,比普通轎車裝載力更強,仍將是第二代奔馳B級的核心特點。
展車的空間表現印證了這一點,它的前排空間感、視野都非常好,后排依然如現款一樣,感覺很寬松。現款奔馳B級備受稱贊的大行李艙,在第二代奔馳B級上也得以延續。從直觀數據看,新款488L的容積似乎要比現款544L的小,但是新款比現款增加了一個功能,即后排座椅可以前后移動140mm。只要后排乘客對腿部空間的要求不是那么奢侈,將座椅前移后,新B級的行李艙容積就能拓展到666L。對于一款車長不足4.4米的兩廂車來說,這樣的實用性基本上算是“到頭”了。
由內而外4:新設計的確很給力
新奔馳B級
2009年發布的奔馳BlueZERO概念車一直被視作是第二代奔馳B級的前身,從展車的設計來看,第二代奔馳B級也的確大了體現了奔馳BlueZERO概念車的細節設計。尤其是車身側面相當打眼的“雙腰線”造型,量產版與概念版幾乎如出一轍。
雖然從前面的信息可以看出,第二代奔馳B級相比現款,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但在整車線條和輪廓上,新車與現款車型卻仍有較大的相似度,讓熟悉和關注奔馳B級的人,很容易看出二者之間的聯系。這或許就是德國豪華品牌固有的設計思路吧,再怎么改變,也不能將上一代的設計徹底顛覆。當然,細節上新車要時尚和運動許多。雙輻條的中網看上去更加簡潔,面積也更大,給人一種“呼吸更加順暢”的感覺。全新的大燈造型,體現了新一代奔馳車的家族式設計元素。相比前臉和側面,新B級的尾部設計更有點“成心”與老款一樣,除了比較明顯的新尾燈造型以外,其他很多細節的布局都與老款相似,包括后風擋下的線條,都如出一轍。但其實,仔細對比之下可以發現,新B級在尾部的比例、后風擋的工藝等處,都進行了全新設計。
如果說現款奔馳B級的外形設計堪稱經典的話,那么其基本源自奔馳A級的內飾設計,認可度就很一般了。極為傳統的中控臺造型,與十年前車型類似的儀表盤設計,以及單色和分辨率極低的顯示屏,都與其“豪華運動旅行車”的身份顯得有些不太相配。值得欣喜的是,第二代奔馳B級在內飾設計上,終于沒有玩什么“傳承”,整個內飾設計都是全新的。新造型的中控臺,顯現出新一代奔馳車內飾設計的趨勢。大面積的橫貫式木飾板,置于中控臺上端的大面積顯示屏、擋把旁邊的Comand旋鈕,以及視覺效果和信息豐富度都更高的新儀表造型,都大大提升了車內的豪華感。金屬色澤的圓形出風口造型,帶金屬裝飾的新造型三幅式方向盤以及金屬踏板等等元素,詮釋著奔馳B級面對受眾的年輕化和運動化。
除了這些看得到的地方,新B級在電子科技方面也進行了全面升級。除了現款具備的自動泊車以外,其他“大奔”上有的自適應大燈輔助系統、盲點輔助/車道保持系統、駕駛員注意力輔助系統、主動式防撞輔助系統等等,也都將出現在新一代的奔馳B級上。當然,這些配備最終會根據車型的配置水平而來,“全系標配”的可能性不大。
結論及引進展望:
在國內,奔馳B級并無針鋒相對的對手,然而這種看似獨特的屬性,并未讓它進入冷門或者另類車型的行列。相反,奔馳B級的市場表現超出了很多看似主流的進口車,這一點估計連奔馳事先也始料未及。第二代奔馳B級在設計定位上,基本延續了現款車型的特點,即在擁有出色外形的同時,具有近似MPV的空間和實用性。與此同時,新車可謂將現款車型遺憾之處一掃而光,包括略顯“土氣”的內飾、不夠先進的懸掛和動力系統等等。尤其是車身平臺和動力技術的顛覆性提升,讓奔馳B級不僅符合普通家庭用戶的需求,它同樣也能夠得到運動愛好者的認可。這樣的雙重特性,使奔馳B級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以現款奔馳B級的銷量來看,如果新B級進口后維持“B200”的價格不變,銷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將是可以預期的。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還是奔馳B級的國產化進程。現在奔馳1.6T的發動機國產項目已經啟動,奔馳官方也多次表示會將B級引入的計劃。其實不必官方表示,以B級的受歡迎程度和新B級的競爭力,奔馳沒有理由不將其國產。國產后,新B級的價格低于C級將不會有任何懸念。以德國市場B級與C級的比價,以及目前C級的實際市場價格來看,新B級國產后的價格將低于25萬元。這對于喜歡奔馳B級的消費者來說,是很值得期待的。好在這種期待應該不會太久了。根據奔馳之前的表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2012年底國產第二代奔馳B級將有可能出現在北京奔馳的4S店展廳里。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