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7日下午,因為一場再普通不過的降雪,北京全市交通癱瘓,汽車大量肇事,相當多的市民們不得不在午夜徒步回家。2002年9月6日下午,由安定門橋至立水橋一段發(fā)生大塞車,引發(fā)北三環(huán)、北二環(huán)嚴重壅堵,直到午夜才逐漸緩解。2003年10月9日下午,因一場秋雨,北京全市主要街道再次發(fā)生大堵車,由城內開往順義、通州等地都需要4小時以上。
經濟學家茅于軾測算,北京塞車造成的損失每年達60億元。而萬泉源出租汽車公司的司機周海龍的抱怨更為樸實:每10分鐘里多踩5次油門,浪費的汽油、鞋子,磨損的膝蓋,造成的污染,誰來計算價錢?
建筑學家?guī)旃乖谄渲鳌禨,M,L,XL》中認為,在人類城市文明史上,XL型號的城市(即超級城市),很難被定義為勝者還是敗者,但毫無疑問的是市民的主人地位被大大降低,甚至淪為城市本身的附屬品。在曾以悠閑生活為特征的北京終于達到XXXL號的時候,這個悖論已經成為現實,它發(fā)展了一種異化的繁華,而“堵車是繁榮的標志”,只是這異化繁華的一個表征。
在現代漢語中,現代化是一個如此有魔力的詞,以致每個人都不僅出于理性,而且出于本能地加以服膺。北京因此擁有了一種偉大的文化幻象,既撫慰市民對于生活不夠舒適的抱怨,又鼓勵他們購買汽車,像新的乒乓球一樣,加入北京交通網那些本已堵塞的水管。
18時08分,水管中的一條突然疏通了,一輛輛汽車在和平西橋前遲緩地駛向茫茫秋雨。京B-85007再次打火,拐上三環(huán)路,向西行駛。在三環(huán)路上它還會遇到塞車,直到將近7時才會到達安貞華聯商場。在那里,停放的汽車占據了1/2的馬路面積,京B-85007必須緩慢地兜個圈子,才能進入下一條情況未知的街道,而它在北京的歷險記還將長久持續(xù)。
北京市將為這種狀況埋單1800億元,以便在2008年奧運會到來之前徹底改造城市交通系統(tǒng),這筆相當于大多數省會城市同期同類投入幾十倍的投資的效果,將面臨各種挑戰(zhàn)。2008年將是北京市格局定型的最后時刻,也是城市良性發(fā)展的最好而且可能是惟一的機會。在此之前,人們不得不學習如何對付一場雨、一場雪、一次交通意外,以及如何與汽車相處本身。
[上一頁] [1][2][3][4][5][6][7][8]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