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元旦即將實行的機動車保險費率放開政策,讓一些購車人盼望著車險價格的全面下降。但有關專家提醒道,費率的放開并不一定意味著價格的下降,它帶給消費者最大的好處可能不是價格,而是車險個性化產品的推出和理賠等服務的提升。
中國保監會政策法規部袁力主任指出,目前車險費率和條款由政府統一規定的做法,最大的弊病是造成各家保險公司產品雷同和價格相同,使得一些公司利用高手續費和退費的方式進行競爭,所以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有一部分被返給了中間人,而消費者并沒有從中受益,保險公司的實際收益也不高。費率放開后,保險公司將有權自定條款和費率,為了競爭的需要,保險公司必然考慮本公司費率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功能要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袁力強調,費率放開的最大目的是促進保險公司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個性化產品和提高服務質量,而價格上的競爭只能是暫時的現象。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認為,這次放開車險費率,不能簡單地講車險價格是升還是降,單純的價格下降,對百姓而言是利好消息,對保險企業而言則會損失利潤,所以簡單的降價行為不符合市場運行規律,更不會長久。他認為各家保險公司最重要的是在費率市場化以后要根據“從車”、“從人”、“從用”和“從區”的原則來細分市場,制定不同的個性化車險產品。他舉例說,哈爾濱全年有4個月的冰凍期,貴州大多是盤山路,在費率放開后,如果哈爾濱、貴州和北京這三個地方的車險費率相同就是不正常的。個性化的車險產品可以限定駕駛員、行駛區域等各種因素,比如針對北京的一些白領女性,可以對她們推出北京城區內、本人駕駛、不上高速路等各種限定條件,那么風險系數大大降低了之后,保險價格即使降下來了,保險公司依然有利潤。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