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買一件衣服也會有衣服面料的說明,但汽車飾品卻從來沒有,而價格卻高得離譜”,進入秋冬季節,車主們開始考慮為自己的座駕選購坐墊,或者為即將來臨的新年添置飾品,但是,由于行業標準的缺失,汽車飾品市場始終處在質量無從保證、產品漫天要價的混亂狀態,不僅“忽悠”了消費者,行業內的經銷商也開始為此付出代價。
“三無產品”橫行
在吳中路一家汽車百貨商場內,記者看到,裝飾市場內擺放著許多坐墊,名稱相近,價格卻懸殊,有2000元的羊翦毛坐墊,有1800元的短毛羊毛坐墊,還有3200元的蘭牧羔羊毛坐墊。有的長羊毛坐墊價格2000元,而不遠方的另一款長羊毛坐墊價格才200元,尺寸相近,標價牌上的說明也如出一轍:“100%全羊毛”。
與價格一樣,這些坐墊的材質同樣無從保證,記者發現,這個汽車百貨商場內共有近20款汽車坐墊,其中有產品說明的不過四五款;而其中說明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的介紹表層、內層的材質,有的標示著表皮與背面的材質構成,有的只有簡單的一句話:“100%羊毛”。
“攀親戚”漲身價
“小玩具到了這里也能賣大價錢”,不僅坐墊這樣的“大家伙”可以在汽車商場內漫天要價,小飾品也可以通過和卡通明星“攀親戚”而身價大漲。
在商場內,記者發現所有的汽車小飾品都制成了著名的卡通形象,而且基本全部用英語、日語包裝,并且標明“迪斯尼”字樣。而這些地攤上不過5元的“小角色”,此刻也儼然“大牌”了,手機大小的維尼熊掛件80元至120元;米老鼠煙灰缸200元;一些絨毛玩具甚至賣到五六百元。
“自娛自樂”盼行規
“我們現在是自己做球員,同時再做裁判,自己定規則自己玩”,滬上某汽車附件經銷經理告訴記者,“由于沒有權威行業標準,我們只能邊經營這個市場,邊制定游戲規則支撐下去。”
行業標準的缺失,不僅讓消費者對這個市場失去信任,也讓該行業的“局中人”憂心忡忡。“比如車椅坐墊,沒有明確的標準,里面放絨可以,放木絮可以,甚至塞紙張也行”,經銷經理說道,“消費者不僅無從判斷,即便判斷出里面的材質也無可奈何,誰規定坐墊不能用紙制呢?這市場也就這么垮了。”
為了維護附件市場與自身利益,一些經銷商一直在采取行動制定自己的行規,“比如坐墊沒有安全性能標準,我們幾個大的經銷商就一起推出有阻燃功能的坐墊,以此排斥那些小作坊”,這位經銷商表示,即便如此,困難依然很大,“比如我們打算給車飾品加入車內環保的功能,卻發現根本沒有這樣的標準,于是只能參考‘室內裝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