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隱藏式門把手,消費者可以說是各抒己見,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提升了科技感,但是在安全性上難以保障,降低了風阻系數,但是偶爾還會夾著手。

從特斯拉進入到國內后,很多車企開始了模仿潮:彈出式的隱藏式門把手,電動隱藏式門把手等等,導致很多消費者現在連車門都不會開了。

而就在9月24日,工信部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新技術要求對汽車內、外門把手的形態、位置以及安全要求作出了新規定。
這次的條款變化最大的就是隱藏式門把手,新規規定操作空間應不小于60mm×20mm×25mm。
目前市面上90%的隱藏式門把手可能都將會重新改動,而此前小米SU7和問界M8的半隱藏式門把手或許將會是趨勢,因為手部操作空間則符合新法規。

關于隱藏式門把手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根據中保研碰撞數據顯示,在側面碰撞試驗中,配備電子門把手車型的車門彈出成功率為67%,而機械門把手的數據則為98%。側面印證了隱藏式門把手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不過隱藏式門把手確實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阻系數,面對如今各大車企的宣傳手法,動不動幾百公里的純電續航,如果最后換裝了正常的門把手,整體續航會集體下滑20公里左右,這也將會是車企將要面臨的技術問題。

除此之外,目前的車企的車間的模具基本上已經定型,換裝門把手也有可能會增加隱性成本。

不過目前也只是提案,并未確定,像全球車型的路虎攬勝、奔馳S級、邁巴赫S級等車型均采用全隱藏式門把手。也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多事,所以說有利有弊,一切以安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