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停穩掛P檔的小米SU7在無人觸碰的情況下突然啟動,車主光著腳沖出家門追車,這一幕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真實發生在山東威海的驚險一幕。
這一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公眾對智能汽車安全性的廣泛擔憂。10月3日晚,小米公司通過官方渠道發布調查結果,稱事件系車主手機發出泊車指令觸發,排除車輛質量問題。

監控畫面記錄下了那驚險一刻:一輛停靠在店鋪門前的小米SU7,在無人觸碰的情況下突然自行啟動。
車輛緩慢轉向并沿道路向前行駛,視頻中清晰傳出一位女性的驚呼聲。

車主李先生迅速沖出店門,光著腳追車攔截,所幸車輛在移動約十余米后停下,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面對輿論關切,小米公司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展開全面調查,并與涉事用戶協同核實。
調查過程中,小米技術團隊通過車輛后臺數據、手機APP操作日志等多維度交叉驗證,最終找到了事件原因。
車輛后臺數據顯示,在用戶描述的時間窗口中,車輛收到了男車主的iPhone 15 Pro Max發出的泊車輔助指令。
這導致車輛激活了泊車輔助功能,并啟動泊出車位。

小米官方特別強調,泊車輔助功能的激活條件是車輛必須在手機藍牙連接近距離之內,這是一種安全設計。
實際上,小米汽車App在2024年5月就推送了1.2.3版本升級,新增支持智能泊車輔助、直線召喚等功能。
根據更新說明,遙控泊車輔助的步驟是:車機點擊“智能泊車”選擇目標車位后,掛P檔,然后在手機打開小米汽車App,點擊“開始泊入”,即可使用。
直線召喚功能則允許用戶通過手機App長按箭頭按鈕控制車輛直線移動。
這些功能設計初衷是為了提升用戶停車的便利性,特別是在狹窄空間內。

這起事件雖然虛驚一場,但卻揭示了智能汽車時代的集體隱憂:我們交給算法的不只是便利,還有性命。
類似事件并不罕見。2025年5月,哪吒、吉利銀河接連爆發App大規模宕機,車主被鎖車外。
深圳更是發生一起“遠程劫車”案,前車主通過未解綁賬號在高速上強制熄火,被法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刑四年。
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個事實:智能汽車的“鑰匙”不僅是物理的,更是數據的;一旦系統失守,失控的不只是車輪,還有安全的底線。
當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功能越來越復雜,如何確保這些技術不“背叛”用戶,是每家車企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車輪上的生命不能靠廠商一句“系統正常”來擔保。在技術全面成熟之前,駕駛員仍需保持警惕,因為最終的安全還得靠自己掌控。